《光裕堂五修覃氏家谱》序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家国情怀,族脉正罡。
人类社会自步入文明历史进程之后,便开启了前缀后续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洪荒沧桑,星辰浩繁,此消彼长,惟独中华文明在世界人类历史上久盛绵长,独占鳌头。参天之木,必赖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公元2019年8月18日,是一个华夏炎黄子孙覃氏后裔寻根拜祖的时刻,在中华腹地长江三峡区域武陵山下清江中游北滨,一处古称巴方的神圣地方—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白虎垄,来自长阳、五峰、巴东、石门、鹤峰、巫山等800多名光裕堂覃氏后裔,纷至谒拜,共同于斯寻根问祖和认祖归宗,共同追寻、谟拜和祠思中华覃氏共同始祖由何而生?由何而兴?由何而今?从中考寻、厘清共同祖先的来龙去脉;从中挖掘、展示共同祖先根脉演变的历史轨迹;从中最终获得既唯物又辩证的覃氏宗亲正需要的共同认知到认同的氏族根蔸源头和宗族历史渊流及其文化流长的逻辑定义。
迄今大约6000年前后的史前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以羲皇尊称同煫皇、炎皇并驾齐驱华夏三皇之一,亦称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据《白虎通义》载: “伏羲、神农、祝融”,伏羲雄冠三皇之首。又《帝王世纪》文“伏羲、神农、黄帝”,而《春秋纬运斗枢》曰: “伏羲、神农、女娲”等等。综上无论那种表述,伏羲始终屹立于三皇之中不可撼动。每年6月22日,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纪念日。可以这样说,伏羲不仅是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共同的人文始祖,也是华夏人文始祖衍生而来的覃氏宗支的氏族源头。相传上古时代,在黄河中游流域,伏羲和女娲相婚而产生人类,并给后代赐以姓氏。我国历史上记载的: “正姓氏,别婚姻”就是从那个时候分族别宗的。随着千秋万年的繁洐生息,人丁兴旺,于是姓氏芸生,划地为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国为姓的覃怀国,即现今黄河流域河南沁阳一带,这便是中华覃氏祖先的发祥地。而就在这个摇篮之地,诞生了祖籍覃怀人氏伯益。伯益,乃炎帝昆孙,皇帝的外昆孙,身兼双重皇族血脉身份,一生善主畜、种植、凿井、尤其致力辅佐夏禹治水,兴修水利功德盖世。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是中华覃氏人文先祖伯益公祭大典纪念日,他是中华文明引为骄傲的至尊,他是中华覃氏大家族一致认同的中华覃氏列祖列宗的杰出先驱。
又迄今大约3500年左右,即夏商时期,几经历史长河的激荡,伯益先祖后裔胸怀天下,不断扩展生存空间,除部分族人原居外,或开拓、或征伐、或避难、或逃荒、或移民、或嫁娶等而落籍他乡。与此同时,覃氏的演进也派生出覃氏多元化,如民间传说中的“覃谭同姓”、 “生覃死秦”云云。覃氏源流面向神州四面奔泊八方迁徙,其中一支从陕西汉中拓展南迁到湘鄂渝黔广漠的武陵山区。此间,地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鄂西南清江中游的长阳,也出现了巴文化中的“瞫氏”和后来土家族中的“覃氏”。先说“巴”与覃氏的渊源。远古巴时期,覃氏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山海经》、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路史》等对巴人巴地指向何处有明晰的注解。而《山海经》乃西汉出土古籍,据传为伯益先祖所作,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百科全书,对巴人的记载显而易见。又据《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记载: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山……。” 《后汉书》所言的“瞫氏”与“南迁覃氏宗支源流是否有血统融合性存续性关系?值得庆幸的是,公元20世纪8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王善才等专家学者在湖北清江流域长阳渔峡口发现了一处典型的早期巴文化遗址—香炉石文化遗址。该遗址正是巴人首领廪君战胜盐水女神后之城池,被《晋书》所载: “复乘土舟,下及夷城”。此夷城就是现今长阳渔峡口香炉石文化遗址,距今4100至3500年之间,发掘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一鸣震惊世界。这些举世罕见的巴文化遗产为巴人源于长阳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毫无疑问,覃氏在巴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产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脱不掉、扯不尽的干系,已得到普遍共识。再说土家族与覃氏的关系。土家族,作为单一少数民族法定地位的历史,从公元1956年才刚刚开始,时过仅66年;而土家族族群人口伴随巴人存在及其嗣后以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俗等渐渐演进并形成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己达千年之久。据《中国统计年鉴 — —2021》统计:中国境内土家族人口数量为9587732人,一跃位居中国56个民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八位。而在土家族地区中,覃氏人口几乎九成以上为土家族,仅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新中国第一部《长阳县志》引据的《1978年户口登记册》清查统计:该县共有310个姓氏,而覃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0.6%。覃氏不仅成为该县诸姓氏中最大强宗旺族,同时也是鄂西南具有土家族身份的覃氏人口最多的县份。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也是土家族的主体。由此说来,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并高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生生不息的巴土文化。
再又迄今1700年至其后,树大分丫,户大分家。胸怀大志,四海为家的伯益精神之基因在覃氏后裔代代薪火相传。自唐宋起至当代,从陕西汉中跋涉武陵三峡,从武陵三峡南征湘北石门,从湘北石门再跨清江长阳。覃氏家族,英雄辈出。祖公汝先高车驷马,徙居瞿塘,伯坚伯圭挂“行军总管”首闯鄂西,保宋抗金,战功显赫。湘江大地一路浩荡“武德将军”雄风,添平所衙获金匾“公候干城”英名。添顺公裔孙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亦出手不凡,兴族风,建祖祠,设“光裕”堂号,修族谱,立族规,开启了“光前裕后”覃氏文化之先河。古称“巴方”清江之滨的覃氏后裔也毫不逊色。自添顺公四世孙彦高、彦美、彦才三兄弟,承袭祖辈精神,赓续先贤血脉,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辗转湘鄂,沿清江两岸安营扎寨,耕读肇业,播撒种子,世系繁衍,枝繁叶茂,形成了以武陵腹地长阳渔峡口方圆数十公里覃氏人口最多的集聚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有风骚数百年”。值得覃氏家族自豪和骄傲的是,历经山川濯激涤荡,一代代覃氏后人没辜负先祖太辈的大志宏愿,号匡扶正义,抚天下百姓。在关乎民族尊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中,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壮志豪迈的华章!清代中叶,以除暴安良震惊朝野的覃佳耀白莲教起义,敲响了大清帝国走向没落的丧钟。民国初期,以大兴文化,兴办族学,创建族祠的前贤宗公覃辅臣及其子覃少辅等为代表志士仁人,经过艰苦卓绝地努力,开创了光裕堂白虎垄文化新天地,使清江流域白虎垄覃氏文化传承上了一个新台阶。1921年,中华大地初露晨曦,覃氏家族中覃章哲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临危受命,从武汉转赴宜昌省立第三师范任校长。他广招德才兼备人士,传播红色信仰火种,引航光明之途,使省立三师成为史称鄂西的“北大红楼”,引导和培养了无数革命青年学生朝着共产主义灯塔砥砺前行。当迎来新中国胜利曙光的前夜,民国长阳县末代县长覃守一深明大义,弃暗投明,积极配合强大的渡江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亲力擒拿湖北省绥靖司令部反共救国军第一路中将总指挥何大熙并率部起义,为实现和平解放长阳全境,为实现1949年11月15日湖北全省解放这一完美结局献上了奠基大礼。
历史车轮穿越时空,光阴如水一泻千里。举目群英荟萃,于心如数家珍。出师北伐、土地革命、全民抗战、三大战役、渡江南下、清匪反霸、抗美援朝以及中华民族历次反外来侵略战争中,覃氏家族儿女为祖国为人民赴汤蹈火,甘洒热血,不计其数的覃氏英烈英名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之上。在奔向社会主义事业康庄大道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批批白虎垄覃氏儿女白虎添翼,虎虎生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了成绩优异的先进分子。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以来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人物多达千余人。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将荣光历史汇于一谱,是覃氏家族百年梦想。如今, 《光裕堂白虎垄覃氏家谱》历时三载耕耘,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一场空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面前,光裕堂白虎垄当代覃氏族人,共克时艰,不负重托,矢志踔厉,勇于担当,终于把中华炎黄文化到中华巴土文化再到中华覃氏文化这种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寻根文化,大写于龙脉谱系。这种列祖列宗所孕育、所滋养、所培植、所壮大形成的中华覃氏文化精神,必将源源不断的在光裕堂后代中光大弘扬,也必将溶入整个华夏文明,成为民族根,中华魂。
是为序。
添顺祖二十二代孙:覃 干
公元2022年7月4日
(农历壬寅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