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先公唐宋考辩证
《汝先公唐宋考》辩证
湘西北、鄂西南光裕堂覃氏之所以出现远祖汝先公有唐宋之争,其原因就是石门县添平所第十三代千户覃家彦于公元1691年向有司呈报的宗图册,这份宗图册在光裕堂一修族谱所记录的“汝先、伯圭、仕魁、友仁、绪祖、添顺”六代先祖之间,另加进了二十二代先祖,详单如下:汝先与伯圭父子之间加进了襄尧、协舜、缵禹、汤池、修文、武备、化成、康载八代;友仁与绪祖父子之间加进了维义、守礼、大智、贞信、铉、灏、柱石、炌、宏基九代;绪祖和添顺之间又加进了元辅、奂章、乐天、安世、盘五代。于是一修族谱中认定的宋朝人覃汝先就人为穿越到了唐朝出生。
这一份名单由于与一修族谱认定的先祖世系差异太大,没有得到大多数覃氏族人的认可。所以一百多年后道光六年,光裕堂覃氏二修族谱,主编覃文辉没有采纳覃家彦所列这份先祖世系。五十年后的光绪元年,三修族谱的主编覃文统却采纳了这一份世系。四十多年后的民国初年,四修族谱主编覃章煊立志正本清源,计划从在石门开始有祖坟可考的友仁起开始记录先祖世系,一修族谱认定的汝先、伯圭、仕魁三代远祖都放弃登入计划。由于副主编斐章力争,覃章煊才将这三代远祖列于可以考证的友仁祖正系之前。而三修族谱覃文统认定的覃家彦所列二十二代先祖则编入另册,四修族谱斐章原文称:“驭臣氏所补列之二十二代则疑作子虚,概退置之于另编矣”!
覃家彦所列的这二十二代先祖明眼人一看就是凭空造出来,比如从覃汝先至覃康载之间的八代人名分别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都是夏、商、周三代的著名贤王;然后友仁以下诸祖始,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取儒家五常之义,哪有这么巧的事。
友仁之前的先祖在湖北,笔者没有实地进行深入考证,不敢妄加评论,只论友仁率部迁石门后之祖。友仁率部来石门之后,谱书记录也好,民间传说也罢,最初应是定居现官坟山一带大山中。经过几十年发展,经冷风垭、黑岩峪、东庄坪、田家溪这一条线,迁到山下渫水河畔的邓坪(邓坪离官坟山约30里)。所以这一线现居住覃家人颇多。邓坪故老更是口耳相传,添顺就出生邓坪王家渡。初步分析,绪祖此时已将办公场所建在了邓坪,即当时光裕堂覃氏的活动中心在邓坪。添坪建所后,所署也置于邓坪,直到永乐年间,第四代千户覃昊公才将所署迁到所街。
元末明初的历代先祖除友仁葬在相对较远的官坟山及添顺葬相对较远的所街麻纳口外,其他先祖基本上都是葬邓坪周围。如绪祖葬在邓坪东方对河的铜鼓峪两岔溪三星半月地;绪祖的陈氏婆婆葬离邓坪稍远的汤溪峪蛇形包;添顺原配唐氏婆婆葬邓坪北方对河的罗家坪水闸口黄龙赶猪地;易氏婆婆以及文孙、缨武葬邓坪西方的七里湾狮子脑山头;玉孙葬邓坪西方的横铺浪里金星地;绳武和纥武葬宜渡王家湾,即现在邓坪南方九岗村。这些祖坟,旧社会覃家族里还经常组织清明祭扫。以邓坪为中心的磨市一带的诸多覃氏故老,对这些先祖的坟墓都了然于胸,倒背如流。(四修族谱记录贤孙长子总武葬铜鼓峪,但笔者向很多铜鼓峪老人了解过,都不知道总武坟墓的具体位置)
而覃家彦所列友仁与添顺之间自维义到宏基这十四代,不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先祖,因为以邓坪为核心的磨市一带,没有一座祖祖辈辈传下来可以指认的茔墓,也没有留下任何相关可考的民间故事,亦没有相应的妻室儿女等佐证。完全无法证实这十四代先祖的客观存在!所以二修族谱主编覃文辉、四修族谱主编覃章煊以及民间均不认可这份先祖世系!
当然友仁绪祖与添顺之间的年份相差太大,确实让人生疑,但因为有祖坟保存完好,有妻室儿女佐证,和一修族谱也所录相符,这三代世系应该是正确的。
笔者猜测,友仁原来可能应该另有妻室儿女。由于战乱,妻室儿女或已失散,或不幸夭亡。友仁公率部落脚石门官坟山,为争取本地土著支持,方娶磨岗隘唐仕南姐姐为妻,生子绪祖、福祖。友仁公这位唐氏婆婆也就是顺祖岳父唐瑞斋姑姑,这属于民间典型的亲上加亲,从这个角度其实也可以佐证友仁与添顺是祖孙关系。所以友仁与绪祖相差50余岁是正常的,至于绪祖与添顺相差37岁则再正常不过了。
四修族谱中《世美公传》一文中,明确介绍“我族有谱始肇于绪祖公,继纂于禹良公,均未获成编”。由此说明,一修族谱的原型始于绪祖公,一百多年后,禹良公重始领头修谱,但又未成书。禹良公生于1423年,卒于1484年,他生活的年代,离友仁绪祖两公生活的年代,不过一百多年间隔。按常理思维判断,禹良公所记录祖先世系应该比两百多年后覃家彦所提供的先祖世系更具可信性。如果说友仁至添顺之间的这14代不存在,那么汝先是唐时人之说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有人说,用民间故事和祖坟这些来分析当然没问题,但总觉得说服力还不是那么充分,总感觉还差点什么!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谁让当时友仁、绪祖两父子没闹腾出什么大事业来,入不了正史的法眼呢!不过,坟墓这些也是真凭实据,一位祖先,什么证据都没有,怎么能证实这位祖先的存在,国家考察商周的帝王,不也是考察古墓以及都城遗址么!
至于覃家彦为什么要出具这么一份先祖世系,或许与当时很多土司响应了三藩之乱,朝廷有意惩处这一批参加叛乱的土司,可能传出风声仅保留传承历史久远的土司,其他土司都要改土归流。覃家彦可能听到这种风声,于是就杜撰了这一份宗图册,把添平土司的建立时间提前到了唐朝。当时三藩之乱刚刚平息,朝廷再无力平息因改土归流可能引起的土司叛乱,所以朝廷承认其传承以缓图之。过了几十年,朝廷实力增强了,不惧土司叛乱的可能了,于是1735年改土归流也就强力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