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覃氏源流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来宾市东南隅。东连金秀,北邻象州,西靠来宾,南毗贵港、桂平。大瑶山、莲花山两山余脉,合抱成一块河谷盆地。黔江自北而南直贯其中。总面积1739.45平方公里。县辖十个乡镇,478个自然村,聚居壮、汉、苗、瑶等16个民族,142个姓氏。总人口人。其中覃氏人口居多,遍及%个村屯。
这里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江河纵横,黔江四季通航,209国道直穿南北,二级公路横贯东西。故武宣可谓温湿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实乃古今人居宝地。
武宣历史悠久,早蒙开化。一万年前黔江两岸就已有先人生息蕃衍。秦开岭南置四个县,其中中留县便是今之武宣县地,已有2200多年历史。唐武德四年改武仙县,以县西仙人山得名,故武宣又叫仙城。明初始改现名——武宣县。
自秦入版图,武宣一直为皇化所敷,文明日进。尤其唐柳宗元抚柳州,兴教育,武宣深沐其教,闻风而动,“声教所迄,痒序斯兴”。北覃南迁,落籍武邑,风教所化,至明清当世,亦已旺族云起,人物风流。如古寨村的覃先澄族、花马村的覃兰田族、古佐村的覃海山族、盘古村的覃一才族。他们或富甲一方,田连阡陌,或商贸发达,漂洋过海,或书香旺第,人才荟萃,文著乡邦。这都是祖上庇荫,居得其所的结果。
武宣地势险要。县志有云:“武宣地虽偏小,而形势险峻,据浔梧之上游,扼柳河之腰膂,枭雄之所觊觎,而兵家必争之地也。……向为军政当轴所重视。”所以秦始皇首置中留县以控要冲,南越王亲察严邑以图北进,汉武屯兵勒马以制四方,晋陶侃用兵小桂以歼穷寇。尤其明清以来,一直为战事中心,真是从“秦时明月汉时关”,直至五星红旗升起,多少大小战事,都曾在这弹丸小邑发生。
战争,直接影响和破坏地方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武宣深受其害。然而,战争的强制性也给地方的文明和进步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武宣来说,战争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包容和同化,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北覃南迁与壮族的早期同化,共创武宣文明,便是如此。今天要追溯武宣覃氏的源流,还得从战争的军垦、屯田、移民等方面去探索。
据一些谱书载,最早入迁武宣的是英公先祖。英公祖上谭雄,原湖广江州罗望狮子岩千千祀人,北宋时本是“名标鼎甲,身列探花”的有功名将,后因失误军机获罪,举族南逃避难(据覃聪序)。始迁广东南雄,次迁四会,继迁香山。最后定居广西富川龙门塘和武宣东挽(“东”应作“通”)(贵港谱载)。桂粤谱又载云:英公14代孙文贞公迁武宣,15代孙才英公迁武宣云新圩古强村(“云”应“六”之误笔,“强”应是“杭”的误音。实应六新圩古杭村。笔者),第16代孙从义公后裔振德公从桂平入迁桐岭龙山平阳村,另一支从桂平六斗村迁桐岭龙山古丈、义良村。贵港三区谱载:英公第17代孙道旺、道兴公迁桂平、武宣。另有一支从平南入迁武宣东乡河马。
其次是谭三耀公支族。三耀第六代孙廷钦公,于成化年间与长子宗海奉调征大藤峡。扎梧州府白马村状元屯13年,乱平,分屯柳州、象州、武宣等地。
再次是元先公支族。公陕西南郑人,为南梁王封东宁州刺史。加封云麾将军。公殁,其裔孙广布两广多个县市。其远孙志明公三子步宰公于明正德间迁武宣思布村落籍。已传22代。
第四支是覃煖公族。煖公先祖所传不一,有待查考。仅知公自衡阳府衡阳县仙姬巷,于崇祯年间,迁象州西乡新庆村。传到第七代,谷荣、荣芝兄弟及毛公第四代孙道龙公,另有鸣麒公后裔一支,均先后入迁武宣蕃衍。
四大支族境内大体分流如下:
覃智公裔孙,自来宾德发等村入迁,落籍花马、安村,均已蔚成大族。覃英公支族所记载入境虽多,然现在有案可稽的只有龙山的平阳、义良、古丈等村,东乡的龙丛、古棉及河马街、东乡街等地。再就是武宣街兑新族。
步宰公从顺德迁来思布村,公生三子,长子归曾由思布分支思劳再分山古佐、岭古佐、贵港奇石乡福庆村;次子归满居思布、瑶兰、梧山、思伴等村及贵港中里乡禄护村;三子归宁迁来宾。
煖公七代孙谷荣公生五子。长子思明,裔孙分居黄茆周眷、二塘屯头、小琳牛祥;次子思恭,子孙分居金鸡上、下仁元,中安、马王、新龙及小琳古富;三子思仁公,子孙分居二塘黎江、古远、长洞,小琳古富、那屯,三里乐梅、上江、那马;四子思允公,其后裔分居金鸡廷乃,黄茆上、下额、周眷、黄花、新村、陈康、贵寺、佛子、中团及桐岭禄博、中湾等村;五子思礼公,子息分居东乡达昊、马岭、长塘、福龙及通挽石座等村。
谷芝公迁禄新古杭。公生三子。长子福象公,子孙分居古杭、佛子、大榕、复旦、甘郭、禄村、马王、朗村、思灵盘古、禄新新街、思伴、思劳等村;次子泰钧公,子孙分居古杭、大榕、银村、朗村、上堂、河耀、灵池、甘棠、河龙、贵来、勒马、禄新新街、桃村、外合、古铁、上堂、甘岭、二塘新村、花禄、石耉、龙堂、芭森、毛村、王村、富东、旺田、通挽六桂等村;三子覃宁公,分居古杭、盘龙盘古、古炼、平阳、双林、马山、马洞、甘棠、灵池、河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