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法官覃发国
-
荆楚网消息 (三峡晚报) 记者谭莹 通讯员杜强
阅读提示
他置身法庭近30载,办理各类案件1518件,接触原被告万余人,调解率高达70.9%,至今未办错一件案,无一起司法不公、执法不廉举报,写下了零发还重审、零全案改判的纪录!他不畏艰难,长期扎根偏远山寨,为当地百姓伸张正义、惩治邪恶,是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青天”!
他就是全省优秀法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榔坪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覃发国。
法官,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职业。覃发国的刚正几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黑瘦而棱角分明的脸庞上看不出一丝精于世故的圆滑,粗大的嗓门说起话来利落、直爽,就连头发都不肯伏贴于外界的压力,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矗立着。“我的个性就跟我的形象一样。”见面后,覃发国这样说道。
不畏艰难,扎根僻乡
覃发国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岁的他对党和人民有着热烈而深沉的情怀。1977年,他进入县法院工作,自踏上那个神圣而庄严的地方,他就暗发誓言:一定要忠于党和人民,维护法律神圣尊严。1985年,他被调到长阳最偏远的榔坪法庭,他再次要求自己:一定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事,为民做主。
长期以来,覃发国一直用行动履行着当初的誓言。榔坪法庭辖区内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下乡办案多为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另外,榔坪镇濒临318国道,是“上川下广”的重要通道,而且近几年随着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忠武天然气管道等三大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在此聚集,社情较为复杂,矛盾容易激化,各类案件的办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作为一名山区基层法庭的法官,办案过程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成了覃发国的家常便饭,遇到极少数法律意识淡薄的“恶人”,连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可覃发国从没有一句抱怨,更没有退缩,他把自己“钉”在这块土地上,一干就是22年。
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年轻小伙已成为长阳法院基层法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老兵”。曾有人问覃发国,在这样偏远的山寨工作了快一辈子,就没有想过去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安享晚年?他坦言:“这样的念头肯定有过,但榔坪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它始终有种割舍不下的感情。另外,我的家属是个农村妇女,如果调动肯定要给组织添很多麻烦,所以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安心扎根在这里。”
真心为民,百姓赞誉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在基层的覃发国深知农民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求,他说:“农民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去打官司,他们的困难和矛盾往往是经过了多次处理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到法庭求助的。我们就相当于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在这里失望。”
正是怀着强烈的为民情结和维护司法公正的责任感,覃发国始终坚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自觉抵制各方面的干扰,力求做到司法公正。2005年6月,他审理一起土地纠纷案。原告通过关系找到覃发国的一位上司兼朋友说情,在办案过程中打了多次电话要求关照。可他坚持不为所动,几次到现场进行调查、勘验,找知情人了解情况,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最后依法判决被告拥有土地使用权。为此,这位上司兼朋友很长时间都不能理解覃发国的举动。
在公正执法的基础上,覃发国还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 “情与法的有机结合”。2005年元月,他审理马坪村三组一场“刑事附带民事”纠纷。被告的儿子挖断了原告水管,两人发生争执,被告拿石头砸伤了原告。原告一纸诉状将被告送上法庭,要求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并赔偿8000多元。
经过了解、调查,覃发国得知被告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于是,他把法庭“搬”到被告家中,两次上门进行调解。另外考虑到被告家中十分困难,上有80多岁老母,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覃发国苦口婆心劝说原告将刑事案件撤诉,又将民事赔偿降为4819元。原告终为覃发国的执著和真诚所打动,主动撤诉。不但如此,他还为被告争取了执行救助程序。调解完毕后,覃发国和同事们现场又为被告捐款200元。榔坪法庭所做的一切让被告感激涕零,他流着泪称覃发国为“恩人”。
2006年7月,法庭辖区内的贺家坪镇七里坪村两个农户为共有的一头耕牛引发了纠纷。立案后,法庭传唤原被告到庭参加诉讼,可开庭之日被告却没有出现。覃发国经过了解得知被告是个65岁的老人,子女均不在身边,住地与法庭相距甚远且交通不便。他当即决定到被告家中建立临时法庭,调解这起纠纷。2006年8月18日,大雨如注,道路泥泞,覃发国和同事们驱车70余公里,到达被告家中。双方当事人被覃发国一行的真情所感动,迅速达成了调解协议,多年纠纷顷刻化解。鉴于两人都是贫困户,榔坪法庭还减免了他们的诉讼费用。
覃发国力求公正、一心为民的执法态度不仅在当地群众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连外来施工人员也对他啧啧称赞。宜万铁路W7标段的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7月,他们要修建关口垭2号隧道便道,由于标准低于其他一些工程项目,与当地村民发生了僵持,工期被延误。无奈,他们只好求助榔坪法庭。为了避免施工方的损失进一步扩大,覃发国连日奔波,挨个找村民谈话,又在可行的条件下建议施工方稍微提高了征收价格,顺利化解了矛盾。不但如此,覃发国还经常主动提醒施工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矛盾,主动为他们讲解法律常识,让纠纷防患于未然。
忠于岗位,无愧良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法官,覃发国在榔坪镇亲戚多、朋友多、同学多、熟人多。但他一直严格自律,面对诱惑却能做到“常在河边不湿鞋”,以自己的行为捍卫着法律和法律工作者的尊严,创下了近30年无一起不廉举报、无一起违纪行为的佳话,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面对众多的炫目荣誉和光环,覃发国也只是淡然一笑,他越发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这些年来,经常有当事人拿着红包、提着土鸡、猪蹄来找覃发国,有的是希望他在审判过程中能多偏向自己一点,有的则是结案后向他表示纯粹的感激。不论哪一种,覃发国都坚决不收。
2001年,覃发国主动要求从庭长位置上退下来,担任榔坪法庭党支部书记。新的庭长到任后,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地位观。案子抢着办,从不因自己年纪大要求减轻办案数量;支部党务工作尽力抓,做到每进一个同事就培养发展为党员;对年轻人全力帮,主动承担工作,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参加各项考试。连续三年,榔坪法庭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还被评为全市“模范法庭”。
覃发国在法庭工作了大半辈子,按照他在当地的影响和关系,很容易就能为子女在镇上谋份工作,但他坚持不为自己的私事给组织找麻烦,不用手中权力作交易的原则。如今,他的两个子女都已成家,女儿在外地打工,儿子则在家务农。采访到这里,覃发国表示:“作为一个父亲,我感到很对不起子女们,但如果真为他们谋了私利,我更感到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群众对我的信任。”
谈到自己的家庭,覃发国更显内疚。这些年来,他几乎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位于大山深处的那所房子一年到头才回去几天。“这么多年,家里的所有事我从来没有管过,全靠爱人操持。她生女儿、生儿子我不在家,女儿、儿子结婚也全是她一手操办。我欠她的实在太多了,只希望退休后能好好弥补。”
这就是土家山寨里人人称道的 “公平守护神”,他没有太多丰功伟绩,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有的只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有的只是执法时的公正廉洁和浩然正气。引用覃发国自己的一句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属牛的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忠于法律,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为党和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