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采花的覃家大院
五峰采花的覃家大院
覃远照 覃长林
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西北角,有个名叫后芳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两条山岭呈合抱之势拥护着百余亩稻米良田,一片托起的岗地像一块龟背,从清道光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历时共约140年,一直承载着一栋显赫一时、闻名于五峰、鹤峰两县的覃家大院。
覃家大院是一座背西向东、朝阳而建的特色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壬辰年(即公元1832年)。占地面积约1400平米,自上而下分三个阶次,由四大“天井”分别构成四个四合小院,共三十余间连为一体。全木结构,木扇皆为九柱十一檩,房高约6.6米,楼高近3米,每间阔约30平米。由前往后分前堂、后堂、中堂。前堂是迎宾之所,中堂及侧厢房为家人所居,后堂为喜庆及各项祭祀活动所用。在后堂神龛上还耸立有一块刻有“长发其祥”四个镏金大字的楠木匾额,长约2米,宽约0.8米,厚约10公分,相传,系房主人之孙媳后族在渔关制作后,由八人费时一周抬过来相赠的。在靠南的厢房底层有两间土家吊脚楼,是喂养牲畜的所在。院落正前面的中间,建有院门,俗称“门楼子”,宽2.5米,由十八步石麻条梯阶构成。门高约2.6米,在石梯两边分别嵌刻着四块石匾,沿石级而上,左边是房屋建造主人覃晓谷所作《架屋辩》,洋洋洒洒1350字,右面亦是主人所作《晓谷记》,石刻规格长1.76米,宽0.8米,厚0.133米;再往上的门楼平台的左右两边,分别嵌刻着两块一米见方的匾刻,其左面是《秋圃孟老夫子题赠晓谷》,系五言律诗,右面则是《静中吟》,彰显了覃氏家族厚实的文化底蕴。
整个大院建筑做工讲究,工艺精良。每柱之下都有1.5米高的石柱将木柱托起,门楹、窗户及楼口看梁均雕梁画栋,各类民间故事雕作栩栩如生。前、中、后堂分别由八级石梯相接,喻步步高升之意。四大“天井”各长约2.6米,宽1.93米,深0.48米,将房面天降之水呈百川贯斗之势容入“丹池”,再由海底阴漏排往院外。院南右厢房前的院外平坝(稻场)均为麻条海底,阶檐两侧立有石狮麒麟等异兽石雕,石凿而成的系马墩排于街沿。整个室内地面均有糯米汤和石灰剁浆而成,结实、光华、耐磨,可与日今水泥地面媲美。在门路石刻《架屋辩》中,覃晓谷先生自述:“三年工竣,数千金融,规模虽不广大,可称容膝,堂构虽不鲜明稍垅舒怀。落成之日,盛友如云”。已足见大院当年在这深山僻壤中的恢宏气势。覃家大院盛及五代约100多年,强盛之时,良田千顷,家财万贯。鹤峰、湾潭都有多处座场为覃氏座场。道光二十七年邑监生覃长新还将西塘河上楠木木桥改建成石拱桥,桥名至今仍为“楠木桥”。
覃晓谷正派名覃长新,字岱云,一字铭三例赠修职朗生。娶妻陈、万、陈三氏,共生五子一女,顶盛之时,已有良田数百亩,座场若干,大儿文韬字玉峯系清诰授五品奉政大夫,座落楠木桥;大老婆携二儿文权分居前坪覃家台,楠木桥覃家大院落成后,以同样规模在前坪覃家台建设第二座覃家大院,(起建落成年月不详)。二儿文权,字衡峯系五品盐知事衔。娶刘、范、龚、秦、王五妻,王氏,生子章贞,黉门监生,字体乾一字干臣,地方人等尊称“贞老爷”。 “贞老爷”之子遵笃,字厚林,任采花区区长数年,第二座覃家大院也兴旺发达。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地方民团匪头胡元卿势力大涨,巧取横夺,不但窃取了团长、区长位置,还把覃厚林大部田地房产充公。民国二十四年,胡元卿自任校长,在前坪覃家台覃家大院办起了采花第一所采花完全小学。直至解放初,都为采花区小学校址,后学校搬迁,房屋分给民户,现全部拆毁无迹,只有若干青石麻条存在。
惜文革浩劫岁月,大院难逃厄运。神龛金匾被砸,窗楹门梁的雕刻都被斧劈一尽,门楼石刻被掀翻,大院文化被当成封、资、修和“四旧”抄得一片狼藉。土改被分进去住的12个农户,亦在近30年里先后扩居,已将原来的大院撤改得面貌全非,除原后堂还有两间残存的房屋外,惟有一条约两米高的由石麻条砌成的石坎,还刀切斧剁般的挺立在那,半个古老的“丹池”却在新砌住房的墙角下呻吟。
附:晓谷记
自神禹疏凿之后,虽历代有治乱而兴图且日广,我朝成乎日久,凡名山大川钟灵毓秀者,历历不能梅举。盖名因实称,地亦以名贵耳,故闻胜母则曾子不入遇朝哥,则墨翟迥车以及金谷积金,卧龙有龙,名之所从来者远矣,岂一朝一夕之故乎?如吾所居之乡,其名已屡经更易,尝闻诸遗老曰,先哲垦辟斯土之初,秽草蔓滋,古木叶杂,禽兽繁多,居民鲜少,缘名之曰后荒。余及弱冠闻而鄙之,遂更为后芳。自是风俗淳厚,百物芳菲,乡人皆欣欣然,幸其更名而致也,泊乎荒秽尽除,草木俱茂,奇花吐艳,绿竹成荫,冈峦盘绕,林壑空旷,信乎天地之生成,日月之造临。圣王之德化宇宙间,固无一物不在春风夏雨中也。谁谓膏腴胜地,独禀化育之灵,而荒凉硗壤,不沐薰陶之德哉?既知气化形生,须识名随实转,始而暴莽者曰后荒,继而淳美者曰后芳,今则淳者不至,复薄美者无弗尽善,昭乎不容掩也,名之曰晓谷可乎?夫晓者光明无翳,无音而不晓也,且乐其地僻事简,偕我同人,时而观山,时而听泉,饥食渴饮,梦寐间自适不惊不喜,幽炯洞达,谓非斯谷之助兴,或曰晓者小也,尽然乐其诞而自小也,当群雄角逐之际,称王称伯,据以为险阻区区,则夷夏一家,王化所及,农人有耕耘收获之乐,士子无矜绔浮诈之习,吾也疏懒性成,碌碌之暇,诵九思忆王乘,效孺子之歌,法义皇之卧而已。至于代天工策治乱,听之朝廷显门庭、光闾里以待后裔,我何敢与焉?其小之也亦宜。
太原鹤亭三槐氏笔
龙飞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秋八月
覃晓谷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