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普舍堂概述
覃氏普舍堂概述
覃建军(女)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一、湖北省长阳“普舍堂”覃氏源流:
根据湖北长阳《普舍堂覃氏族谱》在光緒二十七年二修谱《源流总序》中的记载:“粵考人皇時有皇覃氏禹貢、覃懷底績。周穆王時有竺氏封此因地為姓,暨事類賦云:覃姓老人拾西流樹植此,後分二枝,有似佛國普樹舍樹者,大至數十圍,子弟踏青,歌舞其下,其花自發,遂名為普舍樹。至梁有無克公為梁州刺史,遂家漢中。至唐天寶西巡,覃氏率千餘人護駕,封十八洞掌印將軍。迨汝光【据考证应为:汝先】公襲職仕宋,子孫世守,屢建奇功,始得聞其略。明初添順公納土歸附,慶曆間亦漸凌夷,中間或顯或晦,大抵世居外藩,文章不少概見,葢亦史志所不及載者。自百川公移居黃陵廟,七世孫添瑪徙長陽建添瑪觀於此,其後始繁。明末胤宿、胤蘭雙鳳齊飛,又因西蠻亂無所建白,僅傳蘭公舉人。時言添標大房居川,添順二房駐防施州,而三房添瑪入垠報懇,事在洪武初年,據亦失傳。易三世而厚公、和公生畇、畛、畯、疇,析分長陽之後河,衍為九房【注:应有十二房】,分為內外,瓜瓞蔓延,猗與盛哉,非百川之匯東海吞沅澧沮漳也哉,逮。國朝定鼎,分逃四方,下至松枝【现松滋和枝江一带】、湖南,上至施州、永順,音問不通,派序各別,概難收取。總之,代遠年湮,文獻無考,名未著於天,家譜未衍于先賢,其尚何所徵信哉?其所徵信者,特近地一脈耳。因考而志之,序而次之,後有志者踵其事,亦可知前人不暇脩,而後人修之。”,在《明前老谱序》中又言:“始祖蜀裔,峽州流寓。三百餘年,賊亂明紀。族眾逃竄,奔走流離。大清安定,去而複還。舊譜已失,新纂留參。合集考訂,訪缺補殘。討究數處,編序從祖(先)。百川千緒,萬派一源。”在族谱《前代家声》中有记载:皇古时远祖皇覃;后汉时远祖覃万传系“陝西漢中府南鄭縣人氏。後漢,諸葛征蠻時,由部長授總管軍職,升授十八洞蠻掌印總管軍。”;梁朝时远祖覃无克系“梁州刺史,又云東甯刺史。”、覃元先系“公孫克孫百年後複為甯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天寶十五年【唐朝756年】安祿山入寇,由陝西漢中府南鄭縣徙西蜀瞿塘關,或云汝先公領千餘人迎駕入川,即落籍於此。”;宋朝时汝先公“配向氏。公生大宋元符年戊寅歲,當(?)季世亂,前輩失傳莫知所考,公隨長子住施州,享年八十九歲,自公以下歷歷可考矣。”;汝先公长子白坚公“配唐氏。(祖籍)遷陝西漢中府南鄭縣人也,唐時天寶年間安祿山亂,徙居瞿塘(今四川夔州),曆五季兵燹,前代失傳莫知所考,至宋元符戊寅年生祖汝光【汝先】焉,聘娶向氏,生長子白堅、次子白圭。公於慶元三年隨長子住施州,享年八十九歲,卒於淳熙十三年,葬施州。伯祖覃白堅受宋行軍總管之職。慶元三年因(平)蜀將吳曦亂有功封行軍總管施州,而聘唐氏封太君焉。公生紹興二年壬子,卒葬施州柳州城之後,其分居施南東鄉、散毛唐崖今峝蠾壁,後居長陽、巴東、建始、石壁、招徠、鹽井、麻(暘)、杆子哨等處俱系本支。”之后又对“伯祖覃白堅”的子孙详细记载到善教和世奇、世美、世臣。《源流考证》是这样记载一世祖一柱公的:“生殁年月妣氏失考。子一:十厚。愚考公由瞿塘關徙居江南,約在宋南渡後或係汝光(先)公支派流落徐州,毫無依倚,遂以一至千萬取派,已有為一世祖意後,遂由此發跡,存參。”三世祖百川公:“生歿年月氏失考,配黎氏。子一:千緒。舊謂公係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太平街大花栗樹土地人氏。因江西填湖廣遂遷老黃陵廟與廟僧相善,遂痘醫於此。歿後葬廟左,斷碣存焉,妣氏生歿年月墳墓未詳。本祠以公始遷於此,遂以為始祖,約與白堅、白圭二公同時,遂配享為大宗。”谱书中记载了远祖迁徙的大致情况,即始居四川,从瞿塘关迁居江南,流落徐州又迁江西南昌府,再因江西填湖广到宜昌黄陵庙。从一世祖一柱公到第三世百川公,颠沛流离,百川公落籍黄陵庙到第十二世添玛公共十代人基本稳定在此一带,添玛公于洪武二年始迁长阳,发展到了现在的第三十六世,在长阳繁衍了二十五代、几万人。
同治《咸丰县志》、《来凤县志》录《湖广通志》云:“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在鄂西土家族文化之关于摆手舞的研究论文和文献中也记载“覃姓老人拾西流樹植此,後分二枝,有似佛國普樹、舍樹者,大至數十圍,子弟踏青,歌舞其下,其花自發,遂名為普舍樹”,并考证所记载的歌舞即鄂西流传至今的土家族摆手舞,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经过覃发池(普舍堂六房)等民族曲艺家的挖掘、研究和整理成了著名的“巴山舞”。覃氏堂号命名为“普舍堂”,与传说关联,与民族文化和风俗源流联系紧密,可见其源远流长。
《覃氏族谱》载:“愚考前数十辈,俱先朝土官【即土司王】,不国历世相传,只溯其本,其枝分派别,何以稽考。”一世祖一柱公,原籍瞿塘关。由瞿塘关徙居江南,约在宋南渡后,或系汝光【应:先】公支派流落徐州,毫无依靠,遂以一至千万取派。一世祖一柱公住江南徐州府沛县大王庄。一柱公之子十厚公由徐州迁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太平街大花栗树落业,后世江西填湖广。三世祖百川公遂迁老黄陵庙(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黄陵庙),与庙僧相善,遂痘医于此。三友坪覃氏祠堂以覃百川始迁黄陵庙为始祖,约与“光裕堂”覃氏白坚、白圭二公同时代人,配享大宗,《明前老谱序》中称白坚公为“伯祖”。四世祖千绪公生三子:万一、万二、万三。五世祖万一公,配胡氏,分居黄陵庙,生子三:长妙才、次妙修、三妙惠;覃万二,配李氏,系湖南澧州华阳王赘婿,故澧县至今仍有族人;覃万三,配赵氏,其后裔分布于枝江等处。六世祖妙才公,葬东湖县下牢溪天柱山,生子汝通。七世祖汝通公生三子:长子再兴公之后居东湖人丁极盛、次子再旺公之后居东湖未详、三子再洪公生二子铭和钏。九世祖钏公生子允祯、允祥。十世祖允祥公生子俊、纯。十一世祖覃纯公生添玛、添珠、添珊。十二世祖添玛公元末徙居长阳,于明洪武二年报垦,遂落三友坪,二弟添珊公之后分住红花套、松滋、枝江等处,三弟添珠之后居彝陵,人丁繁衍。三友坪覃氏以添玛公始入长阳,“奉为小宗,弟添珊、添珠配之,同宗添标、添顺相之。”因此,覃氏“普舍堂”又称为“三友坪覃氏”。区别于长阳渔峡口的“光裕堂” “白虎垄覃氏”、长阳资坵的中州堂“柿贝覃氏”和长阳梓抧坪的“离光堂覃氏”。
三友坪现存留“添玛观”、覃氏祠堂遗址。“添玛观”始建于宜昌县黄陵庙附近,后在三友坪重建添玛观。二修谱中录有穀人所咏诗云:“添瑪觀懷古:高觀淩雲矗,樓臺依翠微。與名同不朽(東湖有觀亦此名),人世亦何希。薜荔沿三徑,河山界四圍。尚留丹竈在,挂錫向西飛。”两处“添玛观”可以证明覃氏“普舍堂”与宜昌县下牢溪覃家庙附近的覃氏系同祖同宗,根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同属于覃万一公的后裔。据调查下牢溪覃氏的派序为:“……,洪德英昌、长发其祥、宗茂文圣、世科联芳,少修能举、整理纲常……”。随着各地修志工作的进展,相信 “失散”了几百、近千年的亲戚,彼此会有幸相认、相聚。
在二修谱卷首本《前代家声》中,记载了皇古的皇覃公、后汉的万传公、梁朝的无克先元公、唐朝的襄尧 协舜 缵禹 汤池 修文 武备诸公、后唐的化成公、宋朝的汝光(先) 白坚 白圭 仕魁 仕杰 友仁 友义 绪祖 福祖诸公,特别对明朝的添顺 添明文孙 贤孙 裕孙 绳武 纲武 禹玄 毅恭 毅宽 善政 善教 世奇 继勳、宗藩、东山等诸公的生平事迹记载详细,有的记载甚至比湖南《光裕堂 覃氏族谱》(覃家俗称“南谱”)、长阳《光裕堂 覃氏族谱》(覃家俗称“北谱”)的记载更详细准确。族谱中记载添玛公:“元末徙居長陽。修有添瑪觀,黃陵廟亦有添瑪觀,後仙去。子一:德賢。本祠以公始遷長陽,洪武二年報墾,遂落籍於此,奉為小宗。弟添珊、添珠配之,同宗添標、添順相之。添珊,生歿妣氏未詳。其後分住紅花套、松滋、枝江等處。添珠,生歿年月妣氏未詳。後居彝陵(今夷陵),人丁繁衍。”因此推断,普舍堂覃氏与光裕堂覃氏的远祖关系紧密,甚有可能同享一祖或认祖归宗结为兄弟。另立堂号为“普舍堂”,是取意《湖广通志》中覃氏老人与普舍树的传说。是否与百川公“與廟僧相善,遂痘醫【即医治当时流行的恶性瘟疫俗称“出痘”的天花。】”的善举相关联,这一点谱书未明载,但用“普舍”二字,寓意深远,显而易见。普舍堂后裔世世代代与人为善、和睦乡邻,行医、教书育人者甚众,与世代良好的教育感化甚有关系。
普舍堂覃氏十三世祖德贤公生二子仁厚、仁和,十四世祖仁厚公生覃畇、覃畛,仁和公生覃畯、覃畴。十五世祖覃畇公生宪简(大房)、光简(二房)、明简(三房)、智简(四房)、威简(五房)、成简(七房)、爱子足简(十房),覃畛公生仪简(六房)、从简(八房)、儒简(九房),覃畯公生政简(十一房),覃畴公生太简(十二房)。族谱记载,明朝初年,畇公配邓氏、柳氏,“俗稱偷屍公,生憲、光、明、智、威、成六人。葬鳳凰山杜家村。”畛公配税氏,“(公)早逝,妣稅孀守,賴畇公撫三子成立,儀、從、儒亦視伯如父。合子侄共慶十全之義,人才稱極盛焉。妣墳在祠堂後,曰覃郭母墓。”畇公畛公兄弟和睦,子侄手足情深,普舍堂覃氏从“简”字辈分房为“十大房”,和畯公畴公之子政简太简合为“十二大房”。现存二修族谱也是以十二大房各自收集整理和编印的。
十六世宪简公同堂兄弟共有十二人,析分长阳后河,主居贺家坪、榔坪,瓜瓞蔓延。宪简公为长房,生十一子“溫、良、恭、儉、讓、儀、儼、侃、侕、僖、偉”,主居贺家坪、三友坪等处,人丁极盛,公葬老雾冲白果树下侯伯庙的沟对面坡上,称为“八字宪简墓”,1960年代坟碑被毁,墓穴尚存。二房光简公,族谱记载“系陌越星下凡,因所为不道,火毙白果树下,时称:阴司侯伯,又云:白马先锋。庙祠在老屋冲树下,至今威灵犹存。”族谱记载“乏祠”,一修谱时把宪简公之曾孙即第十九世覃夏公过房承祧作为二房后继人,受侯伯荫庇后裔人才辈出。关于阴侯伯的传说版本有好几个,已经被民间神化,石刻碑文和遗物存世有限,原在白果树下修有侯伯庙,1960年代初被毁,白果树干上火烧大窟窿痕迹历经近六百年至今清晰可见,仍树干挺拔、高耸入云、枝繁叶茂。三房明简公,据族谱记载远走重庆长寿县任官,后居三友坪渔泉溪,该房二修谱目前还没有找到。四房智简公生五子“緒、統、經、綸、緯”,葬三友坪,后人主居三友坪和西流溪,秭归有部分族人。五房威简公生六子“輝、忠、東、西、南、北”,住沙地、张家湾,后裔主居榔坪;另族谱记载有第十九世“贵臣公,配田氏,公葬下沙地墓坪。妣氏同穴。至今墓碑犹存,系明末万历年间刊立,碑上可辨,惟此。生三子旬才,勺才,守才。世传四川城都奉稽【记音。应为奉节】县覃氏望族代有宦家,皆后裔焉。先辈曾见其后裔临墓祭扫。”六房仪简公生九子“勲、烈、照、熙、及、奎、畢、九、升”,葬千林头,后裔主居贺家坪镇和榔坪镇,人丁极盛,人才辈出,三百多年前起,该房部分族人因在襄阳任官的族人牵引,也陆续迁徙到陕西平利县,现在平利县和镇平县发展了几千人,还有一支在宜昌县龙泉镇繁衍生息了两百多年。七房成简公生四子“豪、進、倫、鵬”,住马坪。八房从简公生二子“雄、杰”,住腰带岭、千岭头。九房儒简公生一子“鳌”,住堰家坪、青岩沟等。十房足简公生三子:忠、耀、辉(另说公生一子北,不可细究。),后住杜家村,山高路险、穷乡僻壤,但却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祥地,被誉为“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即为该房第三十世孙;谱书记载,两三百前该房也有祖公迁徙到奉节县,现在云阳奉节巫溪发展的几千族人中,应亦有其后裔。十一房政简公生二子“才,旺”,后主居彦(堰)坪,人丁极盛。十二房太简公生五子“仁、義、禮、智、信”,后主居镇头河、长岭一带,人丁极盛。普舍堂覃氏,现在主要分布在长阳的贺家坪、榔坪、乐园、龙舟坪等地,后裔还广泛分布武汉、宜昌、当阳、枝江、宜都以及湖南、陕西、重庆、宁夏、四川等地。
二、湖北省长阳“普舍堂”派辈排行:
根据一修、二修族谱和各地族人提供的族谱和碑文记载,现在流传的“普舍堂”派行是在二修时根据一修稿修改而定,加之族谱流传不广,族人在取名时用字有些差异,括号中为部分族人实际用过的派行字,录入如下:
一、十、百、千、万、妙、汝、再、覃、允、覃、添、德、仁、覃、简、覃、希(朝或天或典)、覃(臣或汝或祖或楚)、大(才或国或汝或仲或元)、胤(守或上或尚)、元(廷或士或应)、世(九或以或楚)。自卜千年盛(或顺),吉祥发万春。鸿(洪或宏或大)光宗祖德,长守朝廷荣。文章华国远,忠厚启家真。永怀原本重,修治绍明新。
三、湖北省长阳“普舍堂”族谱
普舍堂一修谱于咸豐三年癸丑歲(公元1853年)告竣。會同主修族首:邑庠文生覃墨林,派名千渲。副修族人:武生覃星垣,派名奎年。監修族人:覃遂年、覃盛望。由于年代久远,一修谱仅残留一本,残缺严重,字句难辨。
普舍堂二修谱于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公元1900年)覃氏宗祠修譜工竣。總理修譜族人:邑庠文生覃化龍,派名祥魚。纂修族人:文生覃熹壽,派名盛廣。監修族人:文生覃俊臣,派名吉秀。協修族人:監生覃鴻章 派名千揮,監生覃清泉 派名盛琮、覃德年、(西流溪)覃盛超、覃盛配。採訪族人:覃桂選、覃墨林。歷年族長名目:覃盛岱、覃盛望、覃盛文、覃壽彭。住修:覃盛英、覃新年。当时修谱由各房分头主事,族谱未归纳成集统一编印,存世量极少,旧谱大多遗失和散落,成套完整版本难收藏于一家。贺家坪镇大溪亮的覃春希保存有卷首大房二房四房六房共九本族谱,榔坪镇覃万庆保存有卷首大房二房五房族谱共十本,榔坪镇长冲的覃春先保存有卷首大房二房四房六房族谱,榔坪镇千岭头的覃发源保存有七房族谱,榔坪镇的覃发洋、覃发广保存有八房族谱,榔坪镇覃春庭、覃鸿毂父子保存有九房祖谱,乐园杜家村的覃祥庭保存有十房的族谱七本,贺家坪镇周家坪的覃万益、春映父子保存有十一房、十二房房族谱,榔坪的覃春虎保存有十一房、十二房房族谱和咸丰一修谱残本。其中流传世面最广的五房族谱是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在宜都石印的族谱,这个版本是在1900年统一进行二修族谱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后再次印刷的,十房族谱到1925年才逐步完成二修信息的整理,都是属于二修谱的范畴,除五房族谱外其他房的族谱都是木刻或手抄版本。
普舍堂三修谱于2011年5月由四川大学覃建军女士(二房,万字辈)倡导重修,并担当领修和主编,覃万庆(五房)、覃发祝(十二房)担任副主编。覃万建(十二房)、覃万谋(六房)、覃春华(十一房)负责协调,覃发祝、覃春岗(五房)、覃发俊(十二房)负责资金管理。各房族人积极参与,计划争取花四到五年时间完成全国普舍堂三修谱完整版本。截至2012年元月由覃发祝、覃清江(六房,鸿字辈)花半年多时间翻山越岭找全了十一房的老族谱,覃建军(女)、覃晓燕(六房,鸿字辈,女)、覃海春(八房)、覃令(重庆云阳籍,发字辈)、覃海波(又名覃孑,十二房,万字辈)、覃春映、覃春玉(五房)等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整理打印成册,目前各房新信息的搜集整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四、湖北省长阳覃氏“普舍堂”祠堂
三友坪祠堂,位于贺家坪镇三友坪添玛观(一个山包)前。《覃氏族谱》在“祠基约据”文中记载:“咸豐二年【1852年】九月初一日,買覃淳年、澤年、源年祖遺地基瓦屋一向,坐落三友坪龍頭山。”后通过族人不断集资扩建成土墙木架混合结构三层楼的两个联排天井房作为覃氏祠堂。1943年前后由时任族长的覃坚吾(二房,派名吉豫)负责在祠堂设立学堂,当时学校有学生三四百人,从一楼到三楼都供给学校分别作为食堂、教室和寝室使用,后由肖昌凡、覃发展等接任校长。解放后改建成贺家坪镇三友坪村中心小学,现在原址上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继续作为学校使用。
覃氏普舍堂由于家族繁衍极盛,清朝末年族人又集资在榔坪的皮村建立分祠堂,规模宏大气派,供覃氏敬奉祖宗,商议族事等。皮村祠堂毁于1960—70年代。近年建设的高速公路从祠堂遗址上通过,仅存祠堂旁两颗古树可以佐证。
杜家村覃氏分祠堂建在乐园杜家村,距离“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的卫生室仅五十米之隔,曾经多年作为村学堂使用,现仅存正堂,侧房和围院已拆,从房屋梁上的雕龙画凤等还可以看出这里曾是宗堂,是族人祭祀、聚集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