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传奇——覃迅云
中医看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望闻问切。但是,覃迅云与众不同,他最常用的是放大镜,无论什么病,都喜欢先用放大镜看看患者的眼睛。
覃迅云祖籍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广西覃氏瑶医的第13代传人。他的这种诊病方法叫“目诊”, 是瑶医中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眼睛的观察,就能诊断其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
瑶医瑶药是广西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但千百年来,瑶医瑶药深藏在大瑶山中,不被外人所知。直到覃氏瑶医第11代传人覃孝章,应当时荔浦县令之邀,来到了荔浦县行医,瑶医行医范围才扩展至大瑶山之外。覃氏瑶医第12代传人、覃迅云的父亲覃德坤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瑶族第一代医科大学生。
名不见经传的瑶医瑶药,究竟是如何走出广西并在名医如云的北京立足发展壮大的?
故事还得从1985年说起。那一年,大庆的一位总工程师在荔浦患了重病,到处求医都没法治愈,后来经覃德坤治疗,病治好了。这位工程师几番邀请覃德坤一家到大庆开诊所,当时已经退休的覃德坤老人便答应下来,双方约定一个月后在大庆见面。
就这样,覃德坤老人领着一家祖孙3代人,从荔浦出发,开始了覃氏瑶医“闯关东”之旅,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覃氏瑶医开始走出广西。
凭着“妙手回春”的医术和瑶药的神奇疗效,瑶医一下子在东北打响了。后来,在大庆工商局和公安局的帮助下,覃迅云申请了覃氏瑶医执照,当地卫生局局长给诊所取名为“瑶医为民诊所”。
几经努力,1998年,诊所扩大成一家医院,并成为我国第一家瑶医医院,瑶医瑶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虽然“闯关东”获得了成功,但在长期行医生活中,瑶医瑶药没有完整的理论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覃迅云。为此,覃迅云又考入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对中医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借鉴中医理论,研究瑶医瑶药的治病原理。
为了开拓新的治疗方法,覃迅云甚至不惜生命勇闯瑶医的禁区。独角桕在瑶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据医书的记载,这种毒药只限于外用,从不内服,但它治疗痈疮、无名肿毒捣碎后外敷效果独到。
覃迅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将此药内服?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先在鸡身上进行试验,看见鸡没有死亡后,便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他先将独角桕煎成一杯药汤,又煎了一杯解药,并嘱咐妻子守在身旁,如果出现危险就赶紧把解药灌给自己。
就凭着这样一股子韧劲和不怕死的精神,覃迅云写成了瑶医药历史上两部理论著作《中国瑶药学》和《中国瑶医学》,初步构建了瑶族医药的理论体系。
为了使瑶医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覃迅云决定到北京去,以北京为基地辐射全国。但是在医疗技术发达的北京,知名度不高的瑶医要立足,困难可想而知。
而恰逢这个时期,国家对有资格的民族医疗事业大力扶持。2000年9月,覃迅云在北京的第一家瑶医医院,在门头沟区成立了,由于对部分癌症和红斑狼疮等一些病症具有独特的疗法,瑶医瑶药迅速得到了京城人的认可。
2003年“非典”肆虐,覃迅云主动请缨,进入“非典”病房,用祖上防治瘟疫秘方治愈“非典”重症患者,因此成为全国抗“非典”模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次日覃迅云便带领瑶医医疗队赶到灾区,帮助救助伤员。
现在,瑶医瑶药正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覃迅云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开设了8所瑶医医院。对家乡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覃迅云一直关注着。后来,覃迅云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办了瑶药公司,带动了当地瑶医的发展,金秀也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公立的瑶医医院。当听说广西出台了扶持、发展民族医药的政策时,覃迅云十分激动,准备在南宁开设瑶医医院。
目前,覃迅云与广西中医药研究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进行瑶医瑶药治疗方面的研究。覃迅云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把瑶医瑶药做大做强,让瑶医瑶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并立于世界民族医药之林。(蒋延 顾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