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五都凤山村覃姓简史
(一)世系来历
追溯我覃姓,根深叶茂而源远流长。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及诸多史学家考证,我覃姓祖先因辅佐夏禹王平定洪水立了大功,禹王即帝位后,即封我族先人为覃怀国之主(其地在今之河南省沁阳县、武陟县一带)。西汉之古书《春秋历序》亦记载有此事,则称为皇覃氏,我祖先族人以国名为姓,此乃我覃族得姓之始。据近人推算,夏禹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183年至2176年,则我覃族得姓至今(2007年),已有4190年左右。
或有人传言覃姓系孤竹国之后。此言有误。孤竹国系子爵国、建国于公元前1735年(即殷太甲三年正月初三日丙寅日,有传世的《太甲鼎查不物证),此时覃姓建国已有488年矣。如言孤竹国为覃姓某一系子孙所建,或有可能,但亦缺乏证据。
覃怀国消失于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只知有一部分族人,出兵帮助夏少康帝,打败奸臣寒浞,得以中兴。少康帝论功行赏,封其族孙元哲为豕韦国主、子爵,封地光仕彭城,后在山东邹县,此乃韦姓之祖光也。又封其族人某某为谭国主、子女爵,封地在今山东省平陵县一带。而我先祖族人某某,则被封为覃为主,子爵,封地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一带(1992年,经考古发现,在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附近,证实该处有4000年之古城遗址)。
夏少康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056年至公元前2034年。史称少良以三旅中兴,指的是韦、覃、谭三氏族的士兵,以少康即位之年得姓,此三姓至今,已有4063年,先于孤竹国321年。故而谭姓附庸于孤竹国之说,亦不足信。
韦国亡于何时,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诗经·长发》“韦启既伐”,说是被商帝成汤所灭。比较可信者是亡于周郝王之时。覃、谭二国亡于公元前684年,为齐桓公所灭。覃国历经夏、商、西周,共建国1372年。
覃国灭亡之后,其之臣民星散,或沦为奴隶,或豹隐于僻壤穷乡,或流落迁徒异邦,但无论何时何地何业,不计毁誉荣辱利害,先祖们都为生存而繁衍,为发展而抗争,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沦桑中,曾经二次蒙思,两度亡国,多次搬迁,他们颠沛流离之中,从“生于忧患”之难境,磨炼并铸就了本族人勤劳勇敢之个性及团结互助之可贵精神。他们能融合于其他氏族,共同开拓创建美好家园,并肩抗击外来入侵之敌,为缔造华夏之文明,为推动中国历史之进程与发展,作出了莫大之牺牲与贡献。对此伟绩丰功,作为后代子孙,我们深感光荣而自豪。
覃姓族人,起源于夏商,复兴于汉晋,发展于唐宗,盛兴于当代。迄今在全国范围内,覃氏大致形成大脉沂,其子孙后代,遍布大江南北及海内外,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覃姓共有900余万人,蔚为大族。姓覃之多,尤以广西为甚。
秦统一六国以前,覃姓族人之活动事迹,缺乏文献记载,只有口碑传说。一直到西汉宣帝时(公元前73年——前44年)湖南武陵人、少数民族首领覃彦以土地人口内附,被朝廷封为酉阳县君,子孙得世袭。这是正史记载之第一位姓覃者。覃姓第一大脉沂覃儿健系覃彦之裔孙也。汉代后,姓覃者已经史不绝书、代有闻人。
覃姓五大脉系、具体是:
1、西汉覃彦、覃儿健系;
2、蜀汉总兵覃万传系;
3、南朝、梁东宁州刺史覃元生系;
4、唐太保覃如夏系;
5、明总兵覃山耀系。
今吾凤山覃姓支系,乃属于第四脉系覃如夏公之后裔也。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叛乱,因覃如夏起兵保驾有功,被封为总管,后又加封为左仆射加光禄大夫。后又调为施州总管,年老退休,由其次子覃仲接任,世袭,管理施州十八峒蛮。三子覃季,辅佐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被填充为光禄大夫。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上柱园。后世子孙尊称覃季为太保公。覃季之第三子覃孝(又名覃怀满)被封在山东省为官。我凤山覃姓一系,乃覃三孝公之直系子孙也。
山东覃姓族人,约住八代左右,至唐朝末年,为避免黄巢起义后之全国战乱局面,全族人由族长覃辅敏率领,迁往湖南省石门县与慈利县交界处之影香峒定居。约经五代人。至北宗初年,有一部分族人,由覃卓然率领,迁至湖南省衡阳县珍珠巷、善基村、太平村一带居住。又住约八代人之久,至北宗末年,为避免占乱,部分族人由覃通力率领,由衡阳迁至广西与湖南交界处之糯米峒定居(糯米峒在某些族谱中称为糯米街。大概在今之资源县某处山区)。在此大约居住五代人。至南宗末年,一部分族人由覃添紫充领,迁到广西省庆远府宜山县庆远街居住。定居了五代之后,又有覃大业兄弟三人,由覃大业率领,迁至柳州马平县五都凤山附近,开荒壁地,建立新村。时为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搂八月中秋后。凤山村建村至今(2007年),已有637年。
现将迁将迁到庆远后世系,略述于下:
第一代祖覃添紫公。
公系举人出身,曾任庆远县教谕,河池县教谕,柳城县教谕,柳城县县丞等职。生有三子:
长子覃青阳(又名:康健)
次子覃青春(又名:康强)
三子覃青泰(又名:康庄)
第二代祖覃青阳(康健)
公系季才出身,以耕读传家,终生不仕。生有二子:
长子覃达德(又名:方坚)公
公系拔贡出身,做过助教等小官。
次子覃达孟(又名:方固)
第三代祖覃达德(方坚)公,生有三子:
长子覃进忠(又名:培永)
次子覃进孝(又名:培志)
三子覃进三(又名:培宽)
第四代祖覃进三(培宽)公
公系季才出身,但没有做官,以布衣终老。生有五子:
长子覃勤(又名:政美)
次子覃安(又名:政良)
三子覃奋(又名:政举)
四子覃福(又名:政和)
第五代祖覃勤(政美)公
公系秀才出身,没有做官,以耕读传家。妻生三子,妾生一子:
长子覃大业
次子覃大旺
三子覃大政
四子覃大忠(妾生,仍住庆远)
(二)凤山村之沿革
凤山村系始祖大业公,忠厚善良,自幼饱读诗书、曾经考取秀才,但不求闻达而淡泊名利,不求仕进而隐于农耕,值分不惑之年,祖业已中落破败,身为长子,责任重大,为重振家声,他立志另辟新路,经过勘探调查之后,做好家庭成员之思想工作,将所有房屋田地。留与幼弟大忠。在公元1370年中秋节过后,他毅然携妻廖多,偕弟大政、大旺,率子法钱、法银,前来马平县五者凤山附近,建立村庄,从此肇基立业、愤发图强,果然丁财两旺。后又娶妾李氏,生一子取名公郎。故法钱、法银、公郎三位,乃吾凤山系之二世祖也。
尔后,子孙便向周围各处发展,不断建立新村,开垦新田地。至六世孙“庚”宇辈起,更是辐射向马平县各都各村乃至柳城、象州、来宾、宜山、忻城、洛容等八桂大地衍播,历经数百年之耕耘揪雨,生生息息,迄今孙裔如林,处处兰桂腾芳。
凤山附近原无村庄。大业公迁来后始建房舍,何以取名为凤山村,有两个口碑传说。
其中之一是:大业公新舍落成之日,忽然有一只形如孔雀之大鸟,带领数千只各种鸟类,在新屋上空盘旋良久,然后栖息于拉寨山上,数晶后始飞去。因此,大业公乃命名拉寨山为凤山,其次山为宁山,其三山为久山,其四山为乐山。并将新村命名为凤山村。
另一传说是:基本日有一位走江湖之凤水先生经过,大业公加以招待。该地师告知曰:“贵地风水极佳,钟山岭高大如鸟身,左翼伸至河边,右翼伸至山后,面向东方,东方诸山罗列,有如百鸟朝王,乃飞凤朝阳之阳宅空地也。”公谢之而未信。数日后,双有一地理先生至,所言大致相似,但又曰:“贵处四面山岭回护,形如鸟窝,田峒中又有土坡数个,形如鸟蛋,此乃凤凰抱蛋之吉地也。“综合此二地师之言,大业公乃命名寨山为凤山,命名新村为凤山村。
因吾覃姓多次搬迁,难以从俗取郡望为祖宗香火之堂名,乃据《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义,取名为“积善堂”。此为正式堂名。也有据此义称为“余庆堂”者,此皆系吾凤山覃姓一系后代子孙。
历代楔传,覃族之保护神为“莫一大王、三界公爷、白马娘娘”三位。亿覃姓聚居之地,皆为此三位之一,建庙以祀。
抚今思昔,吾凤山一系,来这不易,宜倍加珍惜,……(以下,仍用原文)
抄录吾村前人对联一副,以作参考。
姓氏自夏商而彰,溯汉封县君,唐赠太保,宗答御史,明作将军,清为豪侠,历代俊贤多。四千年起伏浮沉,崇德报功绳祖武;
村庄居风水之胜,看南倚钟山,北堵牛坡,西屏柚岭,东望猫峰,中峙凤寨,周围形势好。六百载继承发展,凝灵毓秀蔚人文。
柳江县覃氏凤山系纪祖筹委会
2007年 5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