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覃氏源流的思考(修改稿)
(三)、中华覃氏多流而同源
1、以正确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中华覃氏的源流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从史前的“禅让制”过渡到夏代的“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从那以来直到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以前,中国社会经历了近四千年宗法制度的统治。
宗法制度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宗法统治的政治制度,经过历代统治者对宗法制度的利用改造,逐渐形成了“皇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权统一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蔑视人权,阻碍个人和群体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科学、平等和法制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在中国,浩若烟海的古代史籍,无不是以封建王朝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史;若大一部中国姓氏史,无不充斥着宗法制度的观念;就是近年来一些研究姓氏的著作,也或多或少带有宗法观念的残余。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抛弃狭隘的宗法观念,用各个姓氏一律平等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中华覃氏的源流。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原地带历来是宗法制度统治的中心,中原以外的地方常被史籍分别诬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人为的限制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抛弃狭隘的宗法观念,以中华民族一律平等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中华覃氏的源流。
中华覃氏源流,属于“覃氏家谱”中“慎终追远”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摒除过去那些“牵强附会”、“妙笔生花”、不重史实的狭隘的宗法观念,以实事求是、薄古厚今的态度,探求中华覃氏的源,理清中华覃氏的流,努力发掘中华覃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利于增强覃氏家族的凝聚力,以利于覃氏家族的发展,进一步增进覃氏后裔的福祉。进而,由家族的发展,以致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这对于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中华覃氏多流而同源
对中华覃氏的源流进行再梳理,由前面的分析论证可知,我们应该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为依据,以史籍记载为重要参考,对充满宗法观念的史籍进行去伪存真的剥离,以各分支的记载和研究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中华覃氏,起源于五千年前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的古覃怀地的“覃氏族”——根在覃怀,中华覃氏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这是历史事实、古籍记载、考古资料、方志研究、中国现代姓氏文化研究和各分支《覃氏族谱》所共同认知的。“覃”的原始读音为“qin”(上声,秦音),中华覃氏的起籍地是“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这都是铁板打钉的事实。
中华覃氏在发展分流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覃怀氏”、“皇覃氏”、“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谭去‘言’改覃氏”等,都只是中华覃氏的“流”,而不是“源”。
中华覃氏在发展分流中,先后分属于汉族、壮族、土家族、瑶族等15个民族,这15个民族中的“覃氏”,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人口迁徙,从而入乡随俗随族,因此这些覃氏都只是中华覃氏的“流”。而这15个民族,并不是其中的覃氏的“源”。
中华覃氏在发展分流中,先后出现的“会稽堂”、“齐郡堂”、“百花堂”、“经国堂”、“南海郡”、“中州堂”、“金陵堂”、“敦睦堂”等等分支,都只是中华覃氏的“流”,而不是“源”。
中华覃氏在发展分流中,聚居或分居于全国30个省区市,移居于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只要他是中华覃氏一族民,都会共认中华覃氏之源。
一句话,中华覃氏多流而同源,根在覃怀,这是传之万世而永垂的结论。
说明一:关于土家族覃氏的来源。近年来,有人提出土家族覃氏源于“‘廪君蛮’五姓中的‘瞫’氏”,这是没有确切根据的。有兴趣者,请阅覃发扬、覃柏洲的论文《关于唐崖土司属覃氏渊源的考证》(原载“中华覃氏网”,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课题组已将此文录入《唐崖土司资料成果汇编》)。
说明二:本文于八月中旬上网以来,陆续收到湖北、广西覃四照、覃国硬等众多族贤的支持评论和修改建议。这个“修改稿”广泛吸纳了各位族贤的意见,在这里一并感谢。
作者简介:覃发扬(1947.4--),男,中共党员,湖北省利川市人,中学高级教师,于本市职业技术学校退休。曾任《中华覃氏志·利川卷》主编(2003年),与覃太智合著《利川土司文化概观》(2011年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与潘顺福共同提供电视片《土司风云》文史资料(2013年恩施州州庆首播),任《中华覃氏志·湖北卷》主编兼执行主编之一,协助覃双武创办“中华覃氏网”,有个人综合性文集《他曾经的梦》(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