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父亲——《柏山秋韵续集》代序
品读父亲
——《柏山秋韵续集》代序
守宪先生夫妇与我,虽仅有一面之缘,但却是父母儿女缘分,乃天定奇缘!
2011年初,我应邀参与编修《中华覃氏志•湖北卷》的工作,当时,守宪先生正在领修和主编《中州堂•覃氏族谱》,我们在网上取得了联系,彼此之间有很多说不完的话,网上、电话上,经常讨论交流,互赠自己的书籍等,仿佛我们早已熟知,毫无代沟,完全没有距离感,彼此之间感觉到了灵魂深处那种亲切、朴实、真诚和善良的父子情感,超于平常的直觉,超于时空的局限。
2011年7月暑假,我受《湖北卷》编委会的邀请去了一趟利川,于20日转道至长阳龙舟坪后,当天直接赶船到了桃山,得到了“中州堂”覃氏的接待,守宪先生和族亲们提供了许多信息,包括刚出的族谱样书和诸多资料,介绍了修谱、集资、采集信息等方法和经验,让我感受到覃氏家族的团结和无私。第二天,守宪先生又接我去他们家吃饭,我竟然一点也没有客套。在他们家里,夫妇两从冰箱里拿出桃子、李子,端给我冰b冰甜的米酒让我吃,我一点儿也不生疏,都一一接纳,就跟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吃完饭后,我们坐着聊天,问到我的年龄、出生年月和时辰,我均一一作答。突然,夫人竟伤心哭泣,痛苦难抑,我因不明缘由而惊慌失措,不禁跟着伤心流泪,待到我们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后,守宪先生才告知我,他们的长子全胜与我出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时不幸遇难……我很诧异,居然有这等巧合;我内心感到遗憾憾,我没有想到我的到访给他们带来了又一次伤害和伤心。我除了心痛不已而不断安慰他们之外,冥冥之中,我感觉到存在着一种超乎于自然的力量,在撮合这份缘份。于是,我提出,既然有这么巧合,或许这就是上天的意愿,那就希望他们认我为女儿……从此,在我们彼此内心情感深处确认了父母儿女关系,在他们失去心爱的长子24年后,我希望我能够从此替在天堂的兄弟尽一份微薄的孝道,完善这一份天意奇缘!
每当想到这份奇缘,我内心里总是弥漫着复杂的无以名状的情愫,小心翼翼地珍藏与呵护着;每当我和朋友家人讲到这份亲缘时,我总是激动得眼泪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模糊我的双眼。但是,在守宪夫妇面前,我不敢表现得太热情,尽量谨慎而含蓄,唯恐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触及到了他们内心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痛。另一方面,我又特别珍惜、看重这个缘分!
这多年来,虽然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但我们一直彼此牵挂,彼此关心。我手头有守宪先生送给我的长篇记叙文《如梦实录》、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柏山秋韵》等书,我仔细阅读,了解了他们的家庭、人生,了解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艰难进取、善良朴实。如今,当他的又一本诗集《柏山秋韵续集》即将付梓时,他希望我为该书作序,我倍感惊宠。只是苦于我对诗词知之太少,没有学习和研究过,也没有写过专辑作品的序,无从下手,犹恐词不达意,虽一再推辞,然,老人家却一再鼓励我,他坚持不放弃初衷,我深知这是是父亲对女儿的厚爱和信任,我不能够辜负了他的期冀。我也想借此良机,加深了解和学习。在品读诗集时时,我除了欣赏诗词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个人物形象,集勤劳、乐观、坚毅、善良、好学等诸多优秀品质于一身,这个形象由模糊、抽象,不断叠加,到不断具体,渐行渐近地明晰起来,原来是父亲!
我感觉我不是在品读诗词,而是在品读父亲!
父亲的命运多舛,这在他的文集《如梦实录》中记载得非常详尽,我每次阅读,都不禁感慨,嘘唏不已。我的父辈,他们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历经了贫穷、落后、饥饿、灾祸、劳累、迷茫和失望,这些苦难充斥着他们的人生岁月,耗损了他们的青春和理想、热情与干劲,但苦难终究是一把双刃剑,无疑磨练出了父辈坚韧顽强的意志,煅造出了乐观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了刚毅不屈、从容淡定的个性。父亲在《七十初度》一诗中概观一生:“人若苍松心若童,韶华逝尽亦从容。当年野径荷锄者,转瞬穹崖傲雪翁。惯看西风催日暮,更欣秋露润枫红。浮云不弃青山老,乐伴晴霞耀晚空。”他的一生,虽历经风雨沧桑,且且是充实厚重的。他的乐观、从容与坚韧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诗意表达。
父亲的一生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在工作上、为人上,还是在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上,他都走得稳稳健而充实。从1970年10月起,先后任公社、区、乡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政协联络处主任等职。曾任任宜昌市第一届、长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长阳县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在职期间,充满热情,造福乡梓,致力于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领修公路,兴建学校,一生兢兢业业,清廉自守。在那些平凡而平淡的日子里,他依然富有诗情,坚持用诗词记载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退休休之后,父亲没有选择安逸平庸,更没有消沉颓废,而是珍惜时间,只争朝夕,继续实现自己未竟的愿景,,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始学习电脑,学会上网和查阅资料,并临屏创作,结识文友,互唱互和,倡导编修家族谱书、编撰地方志书,用积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颐养天年。父亲的《霜重秋深梦未残》组诗中的第三首“霞染重峰水湛蓝,流波幻彩著奇观。桃红柳绿烟云过,霜重秋深梦未残。敲键行吟沉网海,隔屏师友倚灯前。夕阳犹恋桑榆晚,挥洒金光艳满天。”我特别能够体会到他晚年不断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心境,,父亲内心始终充满着阳光,积极向上,虽是夕阳,却挥洒金光,虽是晚阳,却是艳满天,虽是人生历霜,,又入深秋,仍然追梦不止,梦筑笔端。父亲先后在《九州诗苑》、《武汉诗词》、《长阳诗苑》、《中国教育报》、《土家族文学》等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词和散文300多篇。在出版了《柏山秋韵》、《如梦实录录》、《红枫叶》之后,又编著出版了地方史志《资丘》,主编了《资丘诗词》等书。2009年起,首倡三修“中州堂”《覃氏族谱》,任编委会主任、主编,带领编委会成员,采访登记,汇编核对,亲自打印校勘旧谱,主持缮修祖陵,起草文稿,汇总编纂,事无巨细,他都做得认真负责。他在《续谱随感》中写道:“谋篇立义深思后,酌字擒词谨慎先。尤惧才庸负众望,惶惶倍感履责难。”就是真实写照。本诗集中选录的《题中州堂三世祖子俊公陵墓》,父亲写道:“欣逢盛世,民殷国强,缮修祖陵,琼阁重光,裔胄同祭,俎豆永享。祭我先祖,德范弘扬,旧典宜遵,新风宜倡,六房一体,和气致祥,为国效力,为族争光。哀哀陈词,颤颤举觞,至虔至诚,神灵在望,恭奉以闻,伏惟尚飨。”这是我最喜爱诵读的一段文字,用情至真至忱,感人肺腑。为了修缮族谱,父亲还先后远赴湖南石门、重庆忠县以及松滋、五峰等县考察宗亲信息,释疑解惑,历时两年多,族谱于2011年8月刊行。这在他的诗作《族谱付梓感怀》中做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期间,他又受邀担任《中华覃氏志•湖北卷》的副主编,整理提供了“中州堂”覃氏的资料,多次核对稿件,为编撰“湖北卷”做出了重要贡献。父亲在《如梦实录》中这样感叹:“往事不堪回首……最大的宽慰是直到晚年,仍然生活得心安理得,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不因损人利己而内疚,不因伤天害理而心虚。”回顾父亲所走过的路,他的内心确实应该是安稳、踏实的。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我们不可能和圣人、伟人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以他们为标杆,以“三不朽”为理想,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可以激励自己拼搏奋进,从而提高自己。我的理解是,立德即做人,须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不断完美品德与学识的修养,哪怕是平淡一生,但只要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如果既不愧于当世,又可为后人楷模,当属至高追求。立功即做事,应该行为规范,为民造福,富有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行为力,为社会和当地人民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立言即做文章,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及周围的人与事,发表观点和言论,总结经验教训,创作文学作品,搜集编写地方文史等,功劳无论大小,价值无论高低,哪怕是自娱自乐也好,当属人生乐事,如果能够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乃最高境界。纵观父亲的一生,他没有辜负自己。他一生之中,对人、对事、对社会,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善好施,造福一方,得到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退休之后,远离案牍穷颉之劳,不涉尘世纷嚣之争,除却是非恩怨之困,消尽离散得失之念,衣食无忧,淡薄名利,心态祥和,一种返璞归真的超然境界,使之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录自《如梦实录》)他这一“做自己想做的事”,即成果丰硕,诗集、文集、地方志、族谱相继问世。父亲的一生,也可以用“三不朽”来评判,父亲是平凡的人,父亲的一生是沧桑的,但是在女儿的心中,他的人生是充实的、精彩的!
文如其人,品读父亲的诗集,就是在品读父亲。
品读父亲,一生不停地劳苦奔忙,注定是为了爱,爱家人,爱家乡,爱自然!
品读父亲,一生未曾虚度年华,注定是为了梦,青春梦,文学梦,诗人梦!
仰望父亲,从眼神里我看到的是坚定,从皱纹里我看到的是深刻,从白发中我体会到的是生命的意义!仰望父亲,虽年已古稀,但依然满怀诗情,富有朝气和活力,倍感欣慰!
父亲,已然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精神!给我力量,催我努力,催我上进!
父亲,祝贺您新的诗集结集出版,期待着您的新作品不断问世!
祝福您和干妈,平安!健康!
女儿:建军
于四川大学新北村
201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