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天国人物》中关于广西藤县覃瀚元的记载
太平天国偕王谭体元 钟文典 拜上帝会在广西竖旗起义,不少青少年乃 至幼童随父母,兄长一同人营,他们随军征战, 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成长,有的论功官至太平天国的侯王.谭体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谭体元(1834—1866),广西象州中平乡石 龙村人.1848 年(道光二十八年)参加拜上帝会,当时年仅15 岁.两年后,与兄弟乾元,庆元, 文元,士元等参加金田起义.[?]初为童子兵.随军从广西征战至南京.隶翼王石达开部下,任 翼殿中旗中制军.[1857 年(咸丰七年)石达开率军远征,谭体元为张志公部后旗,转战于江 西,湖南各地.1859 年自湖南回师广西,围攻桂林,南下浔州,经略平南,桂平以及象州等地. 因为不满石达开脱离天京集体,孤军远征的行 动,于1860 年(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 会同翼殿宰制傅忠信,李寿辉,率领所部在浔 州与石达开分道扬镳,转战万里,回归天京.[,] 谭体元,傅忠信与李寿辉都是广西人,他们 的部众也多是广西子弟.他们不恋久别的乡土, 不辞万里跋涉与征战的辛劳,率师回朝,深得天王洪秀全的嘉许.谭体元转隶侍王李世贤,转战 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屡立战功,不久, 升主将.1861 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辛酉十一 年),体元率军在平定浙江的战斗中又建奇 功.第二年上半年,驻军松阳,与松阳守将,Ⅱ则天豫彭宏财,叶川守将,众天福张永寿等连营百余 座,谋向福建进军.6 月,因天京危急,奉命班师 回援天京.天王论功,封体元为偕王.[4] 1864 年6 月(同治三年五月,太平天国甲 子十四年五月),天王洪秀全病死.7 月,天京陷 落.幼天王洪天贵福出走,辗转逃至安徽广德 3 州.敌人围追甚急.体元与堵王黄文金各率所 部,护卫幼天王自广德撤离,商定分军两路,至 浙江开化,淳安一带会合,然后经徽州人江西, 再图发展,9 月8 日(夏历八日初八日,天历七月二十七日),体元军至淳安威坪,被敌军伏击,所 部散失,当即剃发隐藏.后探知听王陈炳文,康 王汪海洋驻军建昌.于是日伏夜行,终得与汪海洋等会合.圈随即挥师从江西人福建.是年冬,大 败清军于汀州,上杭,毙清军副将卢华胜,参将 刘敬延等,然后乘胜转战于闽西,粤东各州县. 1865 年5 月(同治四年四月,太平天国乙 好十五年三月),体元与汪海洋从广东大埔挥师 东进,围攻福建永定.清军统领王开林守永定 县城,以总兵丁长胜分军驻守距城35 里之猎射 凹.5 月14 日(夏历四月二十日,天历三月三十 一 日),汪海洋率所部攻永定县城,谭体元另率 一 军直攻猎射凹,为了断两地清军的联系,体元 命部众于一昼夜之间构筑营垒多处.5 月16 日 (夏历四月二十二日,天历四月初二日),体元一 马当先,直冲敌营,尽破敌人营垒,擒斩清总兵 丁长胜,敌兵伤亡甚众.事后,清闽浙总督左宗 棠向清廷奏报说:"四月二十二日,永定猎射凹 之败,新湘六营,老湘两营俱陷,宿将丁长胜死 之,为臣军从来未有之事."[6]永定猎射凹大捷以后,谭体元与汪海洋挥 师转战于广东连平,江西龙南,而后再人广东和 平,经龙川而至兴宁.12月,攻克粤东重镇嘉应 州.1866 年1 月(同治四年十一月,太平天国乙好十五年十二月),左宗棠率军人广东,分兵围 嘉应州.汪海洋战死,谭体元受将士推举,代领其众.[']时清军攻城急,体元以弧城难守,与诸 将商议弃城另谋发展.他主张由嘉应西出兴宁, 和平,直趋广西,向敌人设防薄弱的地区进攻. 4⑧广西文史2006 年第2 期天将胡永祥对此提出异议,坚持由丰顺,潮州进 攻福建,浙江两省边区,而后西出安徽,以与北方的友军会合.几经商议,决定依胡永祥的意 见行动.2 月7 日(夏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天历 十二月二十五日)夜二更时,以胡永祥率先锋军开路,由嘉应州西南门出城,绕过长沙圩与 小密敌人营垒,直出州南之要隘黄沙嶂,其地"群峰峭削,一径萦纡,为嘉应出新田,大田,右 至丰顺,左至潮州之间道".午夜,谭体元统率 大队出城,直趋黄沙嶂与前军会合.8 日,清军 发现州城已是空城,乃分路向黄沙嶂追来.体 元督军拒战,"冒死出险,急不得前".[8]终至力 竭坠崖,死而复苏.遂剥取沟中死尸布衣穿着, 并顺拾箬帽戴之,改扮难民,杂于清营役夫之 间,旋伏匿山坡,取地瓜度日,终因腰背,腿膝, 足趾皮破骨损,伤势太重,且卧病兼旬,以致病 倒道旁,为清署浙江提督黄少春所执,解至松 口堡左宗棠大营.左宗棠喜出望外,亲提讯供.而谭体元坚不吐实.旋经上年目睹丁长胜 被执杀的王有胜面质,体元无法隐瞒,"惟求 速死".左宗棠把他处以"凌迟"酷刑,并"枭首 嘉应州城外".嘉应州黄沙嶂之役,太平军除 战死者外,据左宗棠报称:被俘者二万余众, 其中"大小头目七百三十四名",全被"讯明军 前正法".[9] 左宗棠在嘉应州击败谭体元统率的太平军以后,得意地宣称:"一旬三捷,将十余年发逆种 类一股荡平,从兹海滏山陬,凶悖之民当亦震慑 天威,不敢狡焉思逞."未免言过其实.因为,谭 体元军在嘉应州的败亡,仅是南方太平军的覆灭.而在北方,遵王赖文光联合捻军仍在坚持 战斗,在西南的川,黔地区,与石达开太平军联合作战的李文彩部,一直战斗至1872 年(同治 十一年). [1]据1972,1984年的实地调查采访;并参看韦文机主 编:《象州县志》第二十五篇《人物?传略》;左宗棠: 《陈明谭体元伏诛缘由片》(同治五年三月初十日), 见《左文襄公奏稿》卷十七.又据郭廷以:《太平天国 史事日志》,1864年9 月28 日,王宗谭乾元,庆元, 文元,士元等随幼主至江西铝山遭清军截击,兵败 降清. [2]据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七月《青天豫谭体元发给忠贞 将军李大明奖功执照》. [3]幼赞王蒙时雍:《致叔上国等家书》,但说谭体元等受 当时在四川的石达开派遣,则非事实. [4]据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庆端奏,见《剿平粤匪方 略》卷三百十六.左宗棠《陈明谭体元伏诛缘由折》 录谭体元的自述中,也提到此事. [5]左宗棠:《截剿窜贼大胜首逆黄文金黄文英等就戮折》(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见《左文襄公奏稿》卷 十;《陈明谭体元伏诛缘由片》. [6]左宗棠:《老湘营索饷争闹情形折》(同治四年七月二 十三日),见《左文襄公奏稿》卷十四. [7]左宗棠:《进逼嘉应东路痛剿大胜首逆汪海洋伏诛折》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见《左文襄公奏稿》卷十 六;《陈明谭体元伏诛缘由片》;以及王定安:《湘军 记》卷十二《援广闽篇》. [8]左宗棠:《收复嘉应州城贼首歼灭净尽余孽荡平折》; 《鞠讯伪总统胡瞎子凌迟处决片》(同治四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见《左文襄公奏稿》卷十六. [9]《进逼嘉应东南路乘胜痛剿大胜首逆汪海洋伏诛片》. [1Ol 左宗棠:《收复嘉应州城贼首歼灭净尽余孽荡平折》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见《左文襄公奏稿》卷 十六. 覃瀚元和李秀成,洪仁歼 李秀成和洪仁歼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 导者.覃瀚元则是坚持与太平天国作对的清朝 地方官绅,把敌对的双方放在一起议论,是因为 他们之间有过一段十分微妙的"历史奇缘". 覃瀚元,字致泽,号石仙.1815 年lO 月24 日(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广西藤县 大黎里周村.1347 年(元至正七年),因黄德宁举兵反元,他的三世祖覃梦显从南丹率兵3700 骑南下,歼灭黄德宁,开辟五屯,以"功升百户 宰,遂家于屯".1375 年(明洪武八年),其六世祖覃伯福"从平章杨璩檄诸夷归化,升授千户 侯,威震五屯".1830 年(清道光十年),覃瀚元 "童年应县府试",为邑庠生,从此成了左右一方 的乡绅.[1] 太平天国人物二篇 1851 年1 月(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拜上帝 会在金田起义以后,覃瀚元立即在乡组织团 练,协助清军进行反扑.同年9 月,太平军从平 南分水陆进军永安州.覃瀚元"率练带炮,在三 江口下游南蛇岭旁埋伏",袭击太平军船队.胡 以咣足受炮伤,辎重,船只,人员颇有损失.而 覃瀚元左足亦受炮伤.却仍率乡团向前追击. 钦差大臣以其"奋勇杀贼受伤",特为他上奏 "请旨以府经历县丞尽先选用,并请赏戴蓝 翎."[2]太平军攻桂林,出湘鄂,下江南之际,覃 瀚元始终率团勇配合清军转战于湖南,湖北, 江西,安徽和江苏等地,先后得到胡林翼和官文的保举,出任黄梅,广济知县.前后合计十有余年,每至一地,"实心任事,颇有政声"云云.[3]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坚持与太平军为敌, "赤胆忠心保王朝"的小官绅却直接,间接地做 了几件有利于太平天国的事.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广西藤县大黎里新 旺村人,和覃瀚元是小同乡.1864 年(同治三年)李秀成兵败被俘以后,在"自述"中说到他 参加太平天国革命之前在家乡的生活情况: …… 在家孤寒无食,种地耕山, 帮工就食,守分安贫.自幼时八,九, 十(岁)间,随舅父读书.家贫不能多 读,帮工各塾,俱一周知. 1978 年10 月下旬,我第二次到藤县大黎进行社会调查,27 日,访问堂楼村.从江树南, 江积琨两位老人的口述中得知:堂楼村旁过去有洪圣古庙,庙前有照壁.庙西建有大黎里最 大的古学馆,座东向西,前后两座.学馆南边有厨房,皆面向大黎水.学馆门外有古银杏一株, 四人环抱勉强可以合围,据乡老世代相传,李秀成曾在学馆为佣.学馆的主持者,就是周村的 覃瀚元和覃春华兄弟. 从堂楼村南去三华里,正当大黎峡口,就是周村.进村拜访覃树人老人.他年逾八十,精神 矍铄.据他口述:覃瀚元正是他的祖父,文秀才 出身.先在堂楼村洪圣庙开大馆.李秀成曾在大馆内帮工.洪秀全在桂平金田起义以后,覃瀚元弃文从戎,组建乡团,随清军追击太平军至 湖北,以军功曾三任湖北黄梅县知县,两任广济 县知县.曾为地方筑堤防,积谷济饥,颇有政声. 同治末年,辞官回乡,仍办团练,并建大屋六座, 等等.周村覃氏的青砖瓦屋,画栋雕梁,气派不凡,在山区这实不多见.【4]李秀成是个勤奋好学的人.群众传说:他 在洪圣庙大馆帮工时,常借工余时间,旁听覃瀚 元的讲解.什么"忠孝节义","守公安贫"其中 不少道理,就是从覃瀚元那里学来的.但是, "度日不能,度月格难"的贫困生活,并不能使李 秀成"守分安贫",而是迫使他走上造**的道路. 这是覃瀚元所料想不到的吧? 1853 年(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占南京以后,张德坚等本其"破贼"必先"知贼"的宗旨,广 泛采访有关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进驻南京初期 的所谓"贼情",把它汇编成书.自云通过广泛 调查,互相印证,力求真实.但是,细检他们编 成的《贼情汇纂》各卷,错误不少. 覃瀚元来自太平军首义的广西,是接受采 访,提供情报的重要官绅之一.他本为广西梧 州府藤县人,而《贼情汇纂》列举"采访官绅姓 氏"时,却把他记为"浔州诸生".在历史上,藤 县与浔州从无归属关系."汇纂"所记,实是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 再看覃瀚元参与提供的所谓"贼情",也有 不少错误.且以《贼情汇纂》卷一《剧贼姓名》所 录的几个太平军大头子的情况为例: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书中说成是"浔州府桂平县人".这是对的.而说他"住大黄江金田 村之花洲",则多有错误.实际是:杨秀清家住 桂平县鹏隘山(或作平隘山,平在山)东旺冲. 大黄江(又作大湟江)属桂平县宣一里,金田村属桂平县宣二里,两者并非一地.花洲不属桂 平,而在平南县的鹏化里.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本为浔州府桂平县 金田村人,轰轰烈烈的金田团营和竖旗起义,就 是在他的家乡酝酿和发动起来,当时不少有关 奏报对此已有提及,并非什么秘密.而成书于 6 广西文史2006 年第2 期 咸丰三年的《贼情汇纂》,还说韦昌辉是"广西郁 林州博白县人",更是不应有的错误了. 至于说洪大全在金田起义前从湖南来到广 西,在大黄江"晤杨秀清倾谈甚昵.入夥造逆, 初封天德浸师,旋封为天德王"云云,亦非历史 真实. 《贼情汇纂》误记的这些所谓"贼情",都是 覃瀚元参与提供的.这些虚假的情报,实际是 有利于造**的太平天国,而为处心积虑,急于 "灭贼"的清王朝帮了倒忙. 四 一 件更为荒唐可笑的事,发生在覃瀚元的 黄梅知县任内.据《洪仁歼自述》:1859 年(咸丰 九年,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他从香港经广东千 里间关,秘密进入天京的情况时说: 己未年洋人助路费百金,由广东 省到南雄,过梅岭,到饶州,泰康营 业.八月内与天朝辅王在景德镇打仗 (失)败,弃行里(李)一空,由饶州到 湖北黄梅县.知县覃瀚元请余医其侄 头风之症,得有谢金,在龙坪办货物 下江南,三月十三日到天京,蒙我主 恩封福爵.二十九日封义爵加主将.四月初一日,改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 扶朝纲干王. 洪仁开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教的最初 信奉者之一.金田起义以后,他曾从广东秘密 赶往广西,在桂平王举侯姓家寄居四十余日, 希望与转战于武宣,象州的太平军会合,结果失望而归.当时,清方官府正在大肆搜捕革命者 及其亲属.洪仁开被迫出走香港避祸,数年之 间,与不少西方的传教士结识往来,从中吸取 了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关政治,经济,文 化的新知识,为到天京后向天王洪秀全提出 "致治大略"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编》奠定了思 想理论基础. 1859 年洪仁开的再次北来,虽然在江西与 杨辅清取得了联系,但不幸很快就被清军冲散 了.如果不是覃瀚元请他为侄儿治病,给以"谢 金",后果如何,殊难逆料.当时,太平天国经过 "杨韦内讧",元气大伤,"朝中无人",军中乏将. 洪仁开到达天京,令束手无策,孤立无援的洪秀全喜出望外,不足一月,就给洪仁开封爵封王, 总理朝政,给濒临危亡的太平天国带来一线生 机.据此而论,覃瀚元为了侄儿治病,糊里糊涂地"济匪",确实为太平天国做了一件好事,但覃 瀚元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不但把一送上衙门的 "巨匪"放走,丢掉了立功受奖的机会,而接济的 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叛逆",总理太平天国 朝政的干王洪仁开!五年以后,洪仁开兵败被 俘,虽然把这件事不经意地指名道姓"供认"出 来.而清方上下正沉浸在打败太平天国的狂喜之中,对覃瀚元莫明其妙的"通匪","济匪"老 账,也就不屑一顾了. 五 翻阅太平天国史,看到覃瀚元和李秀成,洪 仁歼这些"阴错阳差","糊里糊涂"的"历史奇 缘",难免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常言道:矛盾统 一 ,相克相生.覃瀚元和李秀成,洪仁歼的这些"历史奇缘",也可以作如是观的吧? (钟文典,广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广西 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1]覃春华等修纂:藤县屯江《覃氏族谱》卷一,二,同治 七年刊本.
[2]成丰元年1'~/kYl 十六日《赛尚阿奏永安平南藤县水 陆进攻获胜折》,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编:《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2.
[3]藤县屯江《覃氏族谱》卷一.
[4]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 西调查资料汇编》第81 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 2 更正》ij?《广西文史} 2006 年第1 期《太平天国章》《王林绍璋》一文中"储汝航"(P19 右栏倒10《 行,8 行)应为"储玫躬",谨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