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应天堂
明朝时,江苏南京附近句容县有一个覃氏宗堂,称金陵堂。在明弘治年间的1453年,金陵堂的覃应秀出生于一个世宦之家,明成化年间,举孝廉后出任荆州知府,以后便落籍江陵文村。
明万历年间,其后代部分迁至江南新泥洲即现在的公安县南五洲。到第四代、第五代,由于兵荒马乱,朝代更迭,金陵谱遭兵火焚毁。应秀公后人无法知道覃氏渊源。此时,应秀公四代孙覃尚志荣登万历丙子贤书并与当朝太史张居正为同年谊,加之五代孙覃沇为附马公,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开展了宗谱整理,成立应天堂,并受皇赐宗谱共60派序,将应秀公作为应天堂始祖,遂有“应玉景尚水”派序一直沿用至今。张居正先生当时曾为覃族谱牒作序,并为应秀公撰写碑文。这便是覃氏应天堂的由来,覃应秀便是我们这一支覃氏的始祖。
明朝末年,应秀公五代孙覃泗,由于家庭纠葛,年青时外出从军,曾转战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成为明朝的兵马大将军。在宜昌一带的一次战争中遇一女寇,此女武艺超群,号称盖世无敌,身长力猛,奶长过尺。原来此女乃前唐李成孝(号无敌将军)之玄孙女,名李贤。战斗中覃泗被李贤所缚。为避免宗族之灾,也有覃泗本人隐衷,覃泗假称自己为山东覃士廷之子覃国。这样就成了李贤的同乡。在交往中覃泗被李贤所感,并缔为姻缘,李贤劝其反明。这样双双起兵,在荆楚一带占领不少地盘,后被满军收编,为大清定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清顺治四年,覃泗公受封告老,皇赐良田于夹岭(今湖北江陵)建覃氏武德堂。不料清廷无能,内乱外患。到1950年,武德堂后人等人才与江北的应天堂联系,方知长江南北两堂同宗,遂将两堂派序对应合并,两支族人重新合为一族。
覃氏应天堂的宗族组织规模随时代变迁有兴有衰,其产业最大的时候有房产2000多平方米,田地100多亩;也有时衰落成名存实亡状态。因此,应天堂经历过多次兴建。据史料记载比较清楚的有两次,一次是清乾隆36年,即公元1771年,此次仅建祠字房屋就花了七个多月,具体地点在南五洲的桂花台,此次建祠置田均是族人捐赠,史料中详细记载了各分门捐赠钱物的明细。由于南五洲属长江外滩河洲,河道疏于治理,覃氏宗祠连年遭遇水渍,仅十几年时间竞残败不堪,虽经多次维修终不成规模。到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午,在卢家台买了一块地,其地势为一自然丘包,花了将近一年时间,修建了覃氏最后一个宗祠。这次修建规模虽不如从前,但做工是比较考究的,在当时当地算是一流,房屋为典型的中式砖木结构,三重四合院落(共九栋),院落四周乔木环绕,大树参天,进院道路两旁和树林之中石碑林立,俨然古刹庄园。宗祠屋宇建成后,还并集了一部分田地作为宗祀之用。此次兴建后,虽经多次维缮,但地点一直未迁,基本雏形一直未变。清未以后,直至明国末年,南五洲地带,一是洪灾,二是匪患,行政区划在江、公、石三县游离,覃氏宗祠多次遭遇劫乱,在民国初时房屋减至三栋,民国后期只剩一栋了,最后在1942年竟被地方恶势力拆除。1964年前后,原宗祠台基丘包、林木在园田改造中铲平,石碑由此散失,至今所存不多,已经被发现的也残损不堪。在此次修谱中,覃姓族人将它们一一收集起来,并新立了几个石碑,本谱都有记述。自应秀公开始,应天堂后人经历了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历时500年。覃氏的许多族人,由于各种原因分居也十分分散,目前比较集中的居住地有湖北的公安县、江陵县、石首县、松滋县、恩施等地,迁徙至四川的具体地点不清,还有迁居到重庆、湖南和其它省区的,侨居国外的也有不少。此次修谱受时间和经费限制,不能一一考证,无法编制出完整的人员分布态势图,是本次修谱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