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覃氏志》编委会石门覃氏文化考察行记略
《中华覃氏志》编委会石门覃氏文化考察行记略
2019年4月12--14日,《中华覃氏志》编委会特邀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纪录片导演、摄影记者覃晓明一行在石门全面考察采访了石门添平千户所覃氏历史文化和添平覃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情况,实地了解了石门添顺文化研究会工作成就,对石门覃氏历史文化之厚重、添平覃氏文化发展研究之卓著成效予以高度称赞,对石门添顺文化研究会的盛情招待表达挚诚谢意。
4月12日下午6时,考察组一行由《中华覃氏志》编委会执行主任覃修斌率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摄影记者覃晓明、《中华覃氏志》编委成员、湖北利川市国际尚品酒店董事长覃维格夫妇、湖北荆门市荆门酒店总经理、覃氏敦睦堂文化研究会会长覃大斌、湖北秭归县覃府家酒主创企业董事长、秭归覃氏宗亲会会长覃玉全及覃俊杰等宗亲一行10人抵达石门尧业国际大酒店,受到石门添顺文化研究会和中共石门县委宣传部的热烈欢迎。与添顺文化研究会会长覃事共及成员覃业尧、覃哲平、覃凌波、覃事建、覃业翼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伍法明参加接见并在尧业大酒店贵宾接待处兴业厅共进晚餐。
4月13日,天气晴朗。考察组成员一行前往明·洪武帝诰封武德将军、添平千户所正千户覃添顺陵园和添平所王城遗址凭吊采访。
在研究会会长覃事共及其成员覃业翼、覃凌波、覃事建、覃玉华及所街乡党委宣传部吴部长、所街乡磨香坪村党支部书记覃事爱的陪同下,来到麻纳口村境内的官封山覃添顺陵园,燃放鞭炮,叩拜祭祖,详细考察了解了陵园建设和文物保护情况。添顺陵园始建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恭奉为“七里公王”陵。明朝翰林院大学士、吏部尚书李东阳专门为其赐撰了《墓志铭》。数百年间,每年九月二十一,覃添顺诞辰纪念日,各地添平所成千上万的覃氏子孙后裔相邀前来祭拜,经久不衰。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年,陵墓遭到破坏。1984年石门覃氏宗亲初次进行了复修,1994年,石门族谱委员会再次进行了修缮,建成了一座庄严肃穆的陵园。从此,无数覃氏后裔连年前来祭拜,络绎不绝。《中华覃氏志》编委会、中央电视台人员前来考察祭奠,将威武雄壮的武德将军陵园全面推向了全国、全世界。
全体考察采访组一行最后在陵园合影留念,留下了中华覃氏在这里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离开武德将军陵园,考察组还前往添平所覃氏土司王城遗址进行了采访考察。大家站在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滔滔东流的渫水河(原添平河)岸高处,远眺添平所遗址,感慨万千。
明清时代的添平千户所城址,位于所街乡境内的留架坪。即今所街乡政府所在地的渫水南岸。
这里“台宜后枕,渫水前带,上为苗蛮之咽喉,下为岳澧之屏障”。添平千户所设立后,覃添顺及其后裔开始于此地大兴土木,构筑城堡。城堡建设占地一百三十余亩,城墙周三百八十丈(注:约1266米),高六尺。所署有大堂五间,二堂三间,前设仪门、头门。大堂为砖木结构,高二丈四尺,中为木柱,共46柱。柱系楠木,粗圆五尺二寸。磉石上圆如柱,其底层呈四方形,大八尺以外。全部屋顶,以方砖铺面,后再瓦覆,脊顶通用空心塑花窑砖压脊,再盖半圆扣塑花砖,工艺精巧,设计完美,前望如刻花条石。主房分三进,每进七间开。中间廊廊相连,设有奉先祠、文会堂、讲艺楼、守训楼、听事厅、监狱所、恩荣牌坊、永贞百柱楼、土地祠、月池、接官厅、鼓乐楼、甬墙、东西辕门、演武厅、内五营舍、外五营舍。城门上方高悬明丞相徐达所赠斗大金字匾额“公侯干城”。民间传说:所街衙门,麻条压脊,鲁班每百年下凡整修一次。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历经一百四十五年后,明正德甲戌年(公元1514年),覃添顺第六代孙——世袭千户覃善教对添平所衙门进行了一次工程浩大的重修。时与添平所结下不解之缘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澧州华阳王朱宾正慕名专程来到距澧州州府百余公里之遥的添平所,为添平所大堂题匾额“光裕堂”,书《画堂春》词一首:
风清细柳令飞霜,干戈洗净边疆,
华堂新艧(读音:huo,释义:船、舟)焕文章,山水争光。
画栋晓凝甘露,珠簾绿映垂杨,
光前裕后积庆长、忠义流芳。
并为大堂题赠楹联——
统十隘七里之军民,大公无我;
司九夷八蛮之锁钥,与国同休。
横额为“天下为公”四字。
另外,他还为添平千户所头门、仪门题写了门联—
一泓渫水绕门澜,甲兵尽诜;
万叠云山坚保障,蛮豹率从。
咫尺是天颜,一点丹心葵向阳;
笑谈皆神算,八方黑齿草随风。
三副对联绘写添平所之雄奇山川关隘与土蛮民风,可谓土风淳酽,蛮气冲天。
朱宾正,号“默庵”。是华阳王朱悦燿的曾孙,善于舞文弄墨。朱悦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朱椿之子,永乐三年受封四川华阳县(现四川省首府所在地),史称“华阳王”。明洪熙年间,朱悦燿从四川华阳迁徙澧州,仍称“华阳王”,其子孙也世袭“华阳王”封号。添平所历代千户与澧州华阳王关系甚密,适逢添平所重修,于是隆重恭贺。
自明洪武二年建立添平守御千户所土司自治政权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其共存在366年。改土归流后,虽王权风光不再,但雍正谕旨批复改称为“千总、百总”的世袭职衔仍世代传承到民国初(1911年),前后共存在402年。
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清朝初年,这座雕梁画栋、庄严华妙、飞阁重檐、气象万千的土司衙门,被明朝降清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军南逃时,为阻挡清兵追击,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传说大火三日不绝,昔日雄奇面目全非。清雍正十三年,添平千户所建制“改土归流”。所署虽未废除全部功能,但已大大削弱,至解放初期仅剩大堂二进三间房,但大堂仍完好无损,土改时被分给两家无房农民。70年代初,古建尚在。后两住户另修新房,将所署拆除。1981年冬被全部拆完,故址只剩门顶石一方,上刻“天下为公”四字,走笔苍劲,亦为可贵文物。
所街添平千户所衙门,是湘鄂西土家族与汉族兄弟建立统一明朝,维护国家统一的里程式标志。其境里覃、陈、郑、唐、向、田、万、刘、赵、张、贾、胡、蹇、庹、谭、彭、黄等明朝之前定居的各姓,数百年来,长期共存,风俗习惯,逐步合一,思想文化互相影响,民族隔阂不断消除。
清代乾隆年间,石门县令许湄游添平所,作《蛮王城》一首:“雄关天设壮溪边,漫说奉关楚塞坚。当日蛮王且已关,空留壁垒到今传。”表达了作者对“蛮王城”添平所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无限惋惜之情。
清代石门诗人郑桓曾专门写过一首长篇叙事诗《过添平所》。诗曰:
客从远方来,驱马添平道。
伤心楼台前,一旦生芳草。
楼台久临渫水边,堂开四面接云烟。
方期勋高流泽远,如何巍峨顿肃然。
忆昔元纲太不振,群雄裂磔争作镇。
友谅僭号王者汉,夏郎四五互生叛。
况复铁门桑木据上游,而且蜡壁唐崖操利刃。
田大腰间跨急箭,汇集犷悍皆良选。
垕据桑植逞雄威,谁奋英姿来酣战。
天生添平磊落之奇才,慨然拔剑挥锋出蒿莱。
数万甲兵胸中列,国士重为众所推。
众虑甲屯不知处,仙人指点鸡鸣曙。
几队走近台宜来,茂林悬崖协梦语。
尔乃奠居肇此间,石峙崚嶒壁垒坚。
炼甲厉兵藏锋久,义勇奋发一当千。
十八峒口最见懵,将军闻之毛发动。
数载勤王备艰辛,然后庞杂归铁桶。
未几九永同相向,顿使四关气调丧。
松宜要冲皆投诚,戡乱元勋称克壮。
大明天子奉天脊,埽开云雾华日见。
千万余里属版图,尺土宜献太极殿。
诏谓将军汗马功,数载经营惨淡中。
九重含笑催赐爵,武德诏命极精忠。
并赐车服灿日星,并赐丹书照汗青。
再羡朝廷恩无既,世世子孙受芳馨。
厥后擒纵绩愈奇,容美百丈功累累。
奋迅飞戈落天外,溪峒谁不畏蒺藜。
传至龙池文运启,弦管麾下游頖水。
尔宇大启光裕堂,命名忽来天潢子。
奕叶不乏云中鹤,功名好纪凌烟阁。
国家承平数百年,关隘犹然归锁钥。
我朝定鼎泽尤隆,不忘前代箕裘功。
帝曰汝曹勋第一,其袭汝封永无穷。
我读前史语缠绵,我爱前功续遗编。
诗章灿烂光辉在,使我览之兴悠然。
昔时伟烈宛细柳,今日冠剑慨衰朽。
安得复生黄须儿,光大前业压元叟。
通过实地采访了解,考察组一致认为,添平覃氏源远流长,文化深厚,值得广泛弘扬。添平覃氏宗亲要不懈努力,进一步搞好武德将军陵园设施条件的完善,做好土司王城异地搬迁重建工作,为覃氏民族团结、兴盛繁荣做出历史新贡献。
从添平所返程后,考察组一行还参观了覃氏宗亲覃小洪创建的石门渫峰名茶业公司,品赏了其独具风格的茶艺表演,听取了添顺文化研究会会会长覃事共对研究会运行情况的介绍。大家充分肯定了添顺文化研究会组建几年来开展添平覃氏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一致交口称赞,认为为全国覃氏文化研究发展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
考察组一行还与研究会共同探讨了即将出版的《中华覃氏志》发行工作。
圆满结束石门考察交流后,编委会一行于4月14日返程。
记录:石门添顺文化研究会 覃業翼
2019年4月14日晚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