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覃氏祖源初探
自从《玉林日报》2017年开办《你贵姓》这个栏目之后,各个姓氏纷纷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探寻各姓氏的迁徒历史,让同姓宗亲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知道来祖是谁,从那里迁来的,传承家族文化。现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对玉林覃氏的来源一探根由,因水平有限,仅作抛砖引玉,愿与有同好者共同探讨,请各位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一,族谱资料:现有覃氏族谱资料记载,玉林覃氏的来源主要有几支,一支是覃英(莫)公支系,于明洪武年间迁来,枝发千家,后裔徙迁散居容县、北流、陆川、博白及兴业的一大部份;一支北流的始祖祖裔公支系,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藤县再迁容县灵山,其子孙再迁北流;一支是博白的始祖五四公支系,始祖五四公从北方逃难到藤县,从藤县迁容县再迁博白。北流和博白族谱记载的来祖都是从藤县迁去,但来祖不同,北流的第八世与博白的第三世却基本相同,这个尚待考究。另一支是兴业县的仲文公系,分别于成化、嘉靖年间从迁江县(现来宾)迁横县再迁兴业,第三支是兴业县廷钦公系列,于成化年间从镇安、归德土州迁兴业。而仲文公支系与廷钦公支系又互有关联,有点复杂,这个另文探讨。兴业县覃氏除了仲文公支系、廷钦公支系外,其他的基本是覃英(莫)公支系。
二,国家和地方正式历史资料:1,根据正史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覃氏在玉林活动。《全唐文》中收录了唐代著名诗词作家卢藏用六篇诗词作品,其中的一篇《景星寺碑》记录了他在唐玄宗先天元年间因太平公主事件被流徙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徙九真(今越南管),途经容州,应容州都督兼经略使光楚客和其他容州官员的邀请,为容州景星寺撰写一篇铭文,于是他在容州逗留了一段时间,采访、了解容州的情况,为写铭文作准备,期间有100多名当地官员拜访了他。《景星寺碑》 碑文很长,约3000字,文中罗列了当时去拜访他的容州都督府官员及十一个州刺史和各县县令和各级官员,并对这些官员一一作了简单描述和评价,其中就有白州刺史覃崇位、白州周罗主簿覃云方。这是卢藏用的亲身经历,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容县志》对此也有详细记录。 通过这份真实的史料,证实了在唐代我们覃氏就已经在玉林工作和生活。唐代设白州,下辖博白、南昌、建宁、周罗等县。周罗县在今博白县凤山镇,宁潭、黄凌镇一带,距白州城几十公里。在一个地方有两个不同级别的官员,反映当地也许有一定数量的覃氏人口居住。再者,封建时代当官的都有一些家人跟随,这些家人也要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他们有没有后代留在当地?他们的家人、亲兵后裔情况如何?当时白州(今博白)有多少覃氏人口?按常理当时白州应有不少覃氏人口,才优选 出两个官员。因没找到记载,只能是推测。
2,《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唐至德元年(756年)至大历六年(771年) ,西原大元帅覃问跟随“平南大都统”梁崇牵起义,两次攻占容县,第一次曾占领容州城两年半之久,后虽因梁崇牵被斩暂时退却,在容州城附近活动。773年(大历八年)覃问又再次率兵攻占容州城,后兵败被擒。那么覃问占领容州,在容州城附近前后生活了十七年里,有否后代?因没有记载,无法考究。如果有,那就是容县覃氏的一个支系的祖源,而且是比较早的一个支系。
3,《广西通志》、《容县志》均记载:“覃聪,容县人,洪武间授百户,每击贼奋勇为士卒先。廉州府印为贼掠去,聪奉调追还,以计夺印还,复与贼战,力屈而死。”(注:县志所载其子覃澄、孙覃德玉的年代跨度过大,存疑)。
4,《兴业县志》记载:覃音,明永乐年十二年甲午科举人,任衡阳主簿。这是兴业县覃氏第一个见绪于史籍的记载。其余多是记载于正统和成化年间从归德土州奉调前来戌守,落籍于此。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其他族谱记述覃音公是从横县南面村迁来或桂平耀团村迁来都将被推翻,因为这两地的所记述的时间都迟于明永乐年。桂平耀团村的来祖是明朝后其才迁到耀团村,而覃音公早在明朝前期的永乐年十二年已考取举人,比耀 团村来祖还早了一百多年。
5,清光绪版《北流县志》:“狼人,明正德年间土贼乱,奉调归德、武靖州狼总黄姓三、覃姓二、陆姓一,带兵征剿有功,以二厢、小一,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扶来、八里近山逃绝荒芜出舍予之耕。一籍耕输赋,一籍戌守,额定狼兵七十六名---。” 带兵的狼总有两名覃氏,其带的狼兵有多少覃氏,没记载,按明代的制度,狼兵都是一家一户拖儿带女来的,日久按民户编户入籍,这些覃氏狼兵的后代有多少已经无从考究,只能说明明朝正德年间就已经有覃氏在北流居住生活,是北流覃氏祖源的一个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