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覃恭祺公系祠堂介绍
河旁旧事
村边有镇龙社、康宁社、永宁社兴龙社、镇后社等社坛。村东有三祠两庙一阁。三祠是:宋郡伯覃氏祠、懋德祠、百里候祠。两庙是:岑圣大王庙、天后宫。一阁是文昌阁,俗称文笔。旁边有文笔细塘、文笔大塘,象征写字的墨水,庙湖田等田地象征写字的纸张。 东边的宗祠称大祠堂,祀太祖恭祺公,门口上方挂“宋郡伯覃氏祠”大匾过了大门口门槛,东西两边各有一间房。过了房是大天井。中间矗立一座大牌坊,以汉白玉石作护柱,雕刻的官员手持笏板以及风凰、麒膦等吉祥图案,栩栩如生,有相当艺术水平。牌坊上方以做工非常精巧的“莲花托”结构支承。层层向外伸出,蔚为壮观。牌坊南面写“世芳”,北面写“擢桂”。过了牌坊往里走是一座以汉白玉石作柱墩,以一人合抱的红木作圆柱的大堂。柱上挂着各地宗亲撰写的五副对联。对联刻在红木板上,做工讲究。大堂梁上挂着绎思堂(对祖先络绎不绝的思念),主考官赠给廷楚公的“江月文心”,以及进士、文魁等十多块牌匾。 过了大堂又是一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天井以北是清远宗亲建的两层楼,名叫报本楼,有一副对联。报本楼一楼设太祖神龛,还有列祖列宗牌位。二楼珍藏族谱、太祖和赵太夫人肖像。报本楼是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地方的通用称呼。 大祠堂之西是一条近丈宽的青云巷和懋德祠(中间祠堂,懋:盛大的意)相隔。中间祠堂和小祠堂也有青云巷相隔。 小祠堂祀明朝洪武年间以贡生而任广西浔州贵县知县的五世祖文祜(字湖峰)公。大门口挂“百里侯祠”牌匾。入大门后,壁照(挡板)中门上方有清代任都司(清代绿营军官,秩四品,分领营兵。)的覃彪立的“御前侍卫府”牌匾。祠堂内有“敦本堂”等牌匾。(大概是取敦厚为本之意吧。)
解放前,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祠堂挂太祖和赵太夫人肖像及文祜公夫妇肖像。族中父老(58岁以上男人)跪拜后,分立肖像两旁。上一年结婚的新郎请父老们吃槟榔.再携新娘拜祖宗肖像。然后,到大屋拜仲礼公。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双东乡的头头要拆三间祠堂,想将卖砖瓦梁柱的钱供乡公所用。村中至尊(年岁最大的男子)天佑公(人称高佬大爹),率众宗亲在寒风中和他们论理,使三间祠堂逃过一劫。后来。他们又派人来拆天后宫,村中勇敢者担屎尿泼拆天后宫的人。因此事.‘拉了友成公去坐监。后平反。
拆文昌阁取砖砌猪舍,七十年代初拆三问祠堂,一是因当时的社会世风影响,二是当时的主事者不识宝。幸好海容等一批好后生出谋出策出巨资出力,众宗亲同心协力,重建了更宏伟的宋郡伯覃氏祠。可惜的是大批记载河旁覃氏历史的物件,有的巳毁灭,有的巳散失难寻。
现能找到的村中文物,仅有立于天后宫的“奉遵”砷,举人旗杆夹,管理树木界碑;大王庙门口石对联的下联:道符广运乃圣乃神;成均进士牌匾,重修小祠堂碑,重修书房碑.仲礼公夫妇墓碑。拆原大祠堂牌坊护柱石留下的两块精工雕刻的石雕,前些年还见那块完整的,如今只利裂成两半的一块了(见照片对比)。
文物不可再生.毁了失了,就是用再多的钱也做不来,也买不回来了。例如族谱。若果如令还在,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山恭棋公到自己是第几代,自己的房头和其他房头是何时分枝的.自己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都清清楚楚。没了族谱没有办法追根寻源了,这是很遗憾的事。世界有《世界史》,我国有《中国历史》,读书时都要学的,现在各省市县(区)都有地方志办公室等记录本地历史的专门机构,使人们知道本地历史,知道自己的根。
几年前,重修小祠堂碑还是整块的,现破碎了,又有相当一部分字不可辨认了(见照片对比。所以现在这些文物,务必妥善保存,不能再毁坏遗失了。
(以上由志端根据地茗球等老一辈人的讲棕记录。)
重修小祠堂碑记
《重修小祠堂碑记》全文如下(因破损、磨损严重,字迹辨认不清的,以口什替)
文祜公者,五世之祖也。字湖峰,明洪武年间以贡生而任广西浔州贵县,去今四百余年矣。其春秋之享祀也,原有祠。其名行之纪述也,原有石。清康熙十五年,伪周荒,残祠未倾,而远朽石未废而巳。踣众子姓愀然不乐日:其何以妥神灵安?祖考更新改造之念油然兴矣。
康熙四十八年,择良辰,卜胜地,离旧址稍近而东。斯地前对端水,后枕鼎湖,右接崧台,左跨岭(山羊)(两字合为一字,应是指羚山)。鸠工庀材,不日成之。其栋宇视前而宽敞,其门庑视前而轩豁,独匾之于额则日敦本堂,仍其旧不忘其命名之义。其工告竣,入祠者咸肃观瞻,莫不日:公之发祥已久。 口公之先,有自出之祖也。可无考乎?爱举碑石之在地者,起之,见夫芟夷磨灭字迹之如蠢如蚀者过半,其详不可尽知。所可知者,始祖原广西柳州府罗城县乐登桥住。恭祺公名伟。昔宋嘉定二年以进士任广东肇庆路判。惠政及民,士庶怀而扳留之,后卒于官所。生一子日德旺,遂占籍于陶山都河旁乡,基业从此开焉。然则恭祺公吾族东迁之始祖也。至五世而文祜公生焉。 噫,二公之世次既明,凡生于其后千万世之下荪扶以著衍,族势愈以光昌,禄献之下,昭穆森然,骏奔之间,衣冠充盛。后昆多贤,宗声益大,光前裕后,岂不盛欺?
康熙辛卯科中二副榜贡生孙廷础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