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覃氏网
品尝法文化的“功夫茶”
5868
0
同窗周瑞春大作付梓,嘱我作序,使我有机会系统阅读其著而先睹为快。读其文,忆其人,观其性,品其德,察其神,不亦乐乎!古人云:文如其人。此之谓也!

  将法文化、社会性、生活感、人情味、艺术美融于一壶,本书作者可谓匠心独具。这本书犹似一壶“五味俱全”的法文化的“功夫茶”。阅读这本书,我们似乎是在闲品余味无穷的“功夫茶”的同时,乘着闲云野鹤,穿过时空隧道,横贯五洲四海

 

  三十年前,瑞春与我同时迈进西南政法学院的大门攻读法学。他在班里年龄较小,人称“小福建”。喜欢夜读而昼卧,有人戏称“蝙蝠”,不少人误认为其“散漫”,而我以为是“散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似乎证实了我的“慧眼”。与我们惯常看到的“老八股”、“新八股”、“现代以及后现代八股”不同,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官样文章”、“学究宏论”相异,他全用散文或随笔式的笔调述说法学和司法问题: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考据、时而解说;时而抒情、时而白描;时而沉吟、时而激昂;时而回忆、时而倾诉;时而冷静、时而浪漫……

  这种风格,使我们想起用对话体裁表述正义的柏拉图,用散文诗表达立法与执法关系的纪伯伦,用漫说方式讲述西方哲学史的罗素,用散文笔调论述高深法学问题的耶林……而正是这种散淡的笔触,使读者如饮甘露、如浴温泉、如沐春风,“获得一种类似在苏州庭院散步的悠闲,在西藏高原看山的新鲜,以及在泸沽湖畔听摩梭人舞曲的那种遥远的难忘。”

  瑞春生于福建且精于茶道。将法文化、社会性、生活感、人情味、艺术美融于一壶,本书作者可谓匠心独具。这本书犹似一壶“五味俱全”的法文化的“功夫茶”。阅读这本书,我们似乎是在闲品余味无穷的“功夫茶”的同时,乘着闲云野鹤,穿过时空隧道,横贯五洲四海。在一般人看来,法律似乎只有铁面与无情,与风花雪月不可同日而语,而本书作者告诉我们,法律本属于纷纭复杂的社会,属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属于魅力无穷的人性人情。

  事实上,让法律过度超越社会生活,使法律理性完全脱离人性,就会使法律空心化,使法律脱离亿万人民的实践;只有将法律融入社会生活,将人情人性灌注于法律之中,法治才会成为实在的生活状态。

  我喜欢读书、喜欢买书、喜欢藏书,而且喜欢读、买、藏各种各样的书。而瑞春于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因买得一本好书而兴高采烈,读得一篇佳作而喜形于色,错过一本好书而后悔不迭几至于捶胸顿足。十足一条“书虫”!读完他的著作,你不能不佩服作者兴趣之广泛,涉猎之广博,知识积累之充分,资源素材之厚实。从天平到独角兽,从登闻鼓到申明亭,从规矩方圆到文房四宝,从武则天的铜匦到现代的举报箱,都可以成为作者诉说法律正义的物质载体;从格言、民谚到诗词、戏剧,从蒙书、家训到对联、佳句,从中国书法到外国绘画,都成了作者挖掘法律文化内涵的丰富资源;从松江太守到柳公绰,从平民缇萦到皇帝唐太宗,从张释之到戴胄,从纪伯伦到迟轲,从培根到蒙田,从科克到莫尔,都成了作者论说法治精神的人格载体。

  事实上,法律是无处不在的,正如正义的法则无处不在一样;学问是无止境的,而越到高处,才真正领略到境界的开阔,越到深处才知晓圆通的妙趣。有机会阅读本书的读者,一定会在轻松洒脱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在趣味盎然中加深对法律正义的感悟,在阅读的欣喜中实现精神境界的超越。

  瑞春不仅与我同学,而且与我同道。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职。他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从副庭长到庭长再到副院长,从研究室工作到审判工作,他从事或分管过法院所有审判工作,可以说是一名业务娴熟的法院领导干部。

  正是这种难得的经历,使他遍尝审判工作的酸甜苦辣,使他得于深刻感知作为特殊历史阶段的法官之使命的崇高和道路的艰辛。在书中,我们不难读出他作为法官的自豪感,不难读出他“判重南山”的责任感,不难读出他“替天行道”的使命感,不难读出他“守望法律”的正义感。他期望所有法官具有高超的“德才学识”,期望法官铭记“公廉慎勤”,不仅用于率人,而且先行正己。如此,则道德文章俱备矣!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 回到顶部

Code © 2020-21 中华覃氏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05754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36号

联系QQ: 80353699 邮箱: 80353699@qq.com 电话联系:1866191283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