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覃氏网
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覃聪开宝三年为覃氏族谱写序真伪辨析
    9219
    0

    (开篇声明:本文只对《序言》的真伪进行辩析,不涉任何世系祖源传承)这两年笔者为《广西覃氏宗谱》《兴业县覃氏族谱》收集资料而走访各地覃氏,收集到一些旧的覃氏族谱,从而了解各村覃氏的历史渊源。其中收集到一本兴业县某村旧族谱记载他们是北宋覃莫(英)公后裔,传到现在已经近五十代,与各地流传覃莫(英)公的历史有点不同,但个别老前辈认为他们的族谱是清朝或民国时期的旧族谱,很久以前就是这样记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不会错,并以族谱中覃聪公于北宋开宝三年所写序言为证,从北宋传到现在五十代左右,符合人口繁殖发展规律。 据知,这则谱序在桂南一带流传甚广,那么这则记载为覃聪公于宋开宝三年写的谱序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先看看这篇序言:尝思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水有所养,则源流壮而支派长。是知木有本,水有源者,而人亦有本焉。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苟使不稽世系于前,虽美弗彰;不誌宗支于后,虽盛弗传。考前人之历代,代代有由;发后裔之根枝,枝枝勿替。我覃氏发源于开辟之初,易姓居宋齐之后。普天之下,既然一宗,启族之间,本是一脉。历代流传,本以谭为姓也。谭氏以上之祖,追述犹难。谭氏易姓之孙,考稽不谬。至今考实始祖者,乃谭雄公。籍本湖广江州,氏为齐郡,名标鼎甲,身列探花,辅佐皇家,受协台之职,存心保国,征战有功。后因失误军机,片身走出。兹后,改名易姓,谭字去言而为覃姓也。公生下一世始祖覃英公,名无克,仕宁州刺史。公居住广西平乐府富川县龙门塘村,因以军功调来容州,征战有功,郡封有竺,诰赠武静将军,元配杨氏生三子,长子力汉,次子力庚,三子力悌。吾祖汉公守容州,叔祖庚公守藤县五屯所,悌公回复富川县龙门住宅也。北宋开宝三年,四代裔孙覃聪拜撰这是从平南县传抄过来[font=宋体][size=4]     根据这则族谱序言所述,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论证:     一,首先考证这本族谱记载的覃莫(英)公与容县族谱所记载的是不是同一世系,或是另有其他同名同姓之人?经核对,这本族谱中记载始祖谭雄公,一代覃莫(英)公,二代力汉公、力庚公、力悌公,三代志广公、仕广公,四代覃聪公,五代覃澄公,六代覃德玉公,七代覃体艮公,八代覃大有公,九代覃其烈公等世系九代将军的辈份、人名与容县族谱的记载完全相同,官职也相同,可以肯定记述的是同一世系的九代将军。   第二,既然两本族谱记述的同一世系人物,辈份与人名都相同,容县族谱记载他们为明朝年间人,而平南、兴业族谱则记载为北宋年间人,那么,他们究意是那个年代的人物?下面就历史记载资料分析一下。[/size][/font] [font=宋体][size=4]     关于覃莫(英)公九代将军世系人物,我从2012年开始查找有关资料,几乎翻遍了广西各地的旧版志书,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遗憾的是一直查找不到前三代的记录,只找到后六代将军的记录。 《粤西文载》《广西通志》《梧州府志》《容县志》等史志记载了第四代覃聪公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总旗升百户,每击贼奋勇为诸士先,因廉州贼寇枪了廉州府印,覃聪公奉命讨贼,以计夺府印回,叫部下先护送府印回去,自己在后与贼力战,最后因人单势孤力战而死,归葬于博白县上流乡六练山。  《梧州府志》《容县志》记载了覃澄公(府志作覃子澄)于明朝成化年间世袭父亲覃聪的百户职,后立功升为副千户。《容县志》还记载了覃澄公于弘治元年和武略将军(正千户)马能一起捐铁给容州灵景寺铸了一个高二尺三,重三百五十斤的大铁钟,从侧面证实覃澄公是明朝弘治年间人。我在新浪博客《容县覃氏历代宗贤录》和《广西覃氏宗谱》中特意写了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梧州府志》《容县志》记载了德玉公于明朝弘治年间袭父职副千户后升正千户,再功升指挥佥事。正德七年,容县六青山李通宝作乱,梧州知府金镗令容县守御千户所千户覃德玉捕之,《广西通志》《梧州府志》《容县志》对此有记载,因李通宝作乱波及到北流县(现北流市)、鬱林州(现玉林市)、陆川县,所以《鬱林州志》、《北流县志》、《陆川县志》也有相关记载,只是《北流县志》把时间记为正德二年。《广西通志》《梧州府志》《容县志》还记载了覃德玉平岑溪县七科、连城瑶寇作乱。《梧州府志》《容县志》还记载有覃体良(艮)、覃大有、覃其烈于明朝世袭官职。从以上记载可知这几代将军确是明朝人,而不是北宋年间人,明朝的覃聪公不可能在北宋开宝三年就为覃氏族谱写序言。   第三,从序言词义上看,序言中曰:“叔祖庚公守藤县五屯所”,这明显错误,因为五屯千户所是明朝成化二年才设立,五屯千户所的驻地在藤县宁风乡古赠村。明洪武四年,覃福带本族子弟从庆远府南丹州迁到藤县宁风乡古赠村开荒耕种。洪武八年,覃福率领族士864人归附大明,朝廷封覃福为正千户,把覃福所部编为桂林右卫中左所,在古赠村驻守。后覃福病故,军士大部分逃亡。成化元年韩雍统兵平大藤峡乱,于成化二年上奏朝廷在古赠村设立五屯千户所,由李庆任千户,覃福孙覃仲英为吏目,皆世袭。《万历武功录》《苍梧总督军门志》《粤西文载》《皇明奏疏类钞》都有记载;而《明史》则记为嘉靖年间设立。因此,可以肯定五屯千户所是明朝中叶才设立,凡是早于明朝成化二年写“五屯千户所”是错误的,纯属子虚乌有。 序言中说谭雄公“名标鼎甲,身列探花”,这个也与历史不符。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始,兴于唐宋。唐朝只设状元,北宋把第二名和第三名皆称榜眼,没有探花。因春闱放榜时正值杏花盛开,考中的新科进士们在花园中设宴庆贺,由两名最年轻英俊的进士负责采摘鲜花,迎接状元,这两人被称为“探花郎”,但不是考取一甲第三名的进士。直到南宋初期才把考取第三名称为探花。一甲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覃聪公是第四代,按此推算谭雄公应是唐朝年间人,那时还没有“探花”之称,北宋三年的覃聪公如何能写出“名标鼎甲,身列探花”?如果是南宋则可以说得通。 谱中又云:“辅佐皇家,受协台之职”,这些都是穿越时空过来了,因为协台这职务是清朝绿营军官副将的别称,清朝名士梁章鉅所著《称谓录·副将》:“协台 皇朝通考:副将为提镇,分守险要者曰协标。案,今人称副将为协台,由此。”。也就是说这个职务称谓清朝才有,而《序言》却使用了这个职务称谓,正是唐朝老官驾飞机,汉朝战将开坦克。  至此,覃聪公于北宋开宝三年为覃氏族谱写的《序言》真伪自明,不用说,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另外,在平南还有十世遂世公的墓,墓碑上写“大宋武德将军讳遂世号宗贤覃公大人墓”旁边小字写着“公逎其烈公之次子大有公之孙讳遂世号宗贤是武德将军历任副千户之职 立碑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九月。首先,宋朝没有武德将军这个官阶(具体看我的新浪博客《中国历代武官等级》一文),也没有千户这个职务,千户是在金朝才开始设立的,元、明、清都沿用。再有,从《梧州府志》《容县志》可以肯定大有公、其烈公是明朝人,不是宋朝人,墓碑上写其系宋大有公之孙其烈公之子与历史不符,应写大明或大清武德将军。

    《万历武功录》是记载明万历时期农民起义和民族关系的传记体史书。记述万历初年至中期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以及少数民族与明廷之间关系,共计一百七十六篇,按地区编次。绝大部分记东北、西北、西南各族,其余则记内地民间秘密结社及贫农民、矿工、盐贩、叛兵等斗争事迹。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该书直接取材于六科存档及当时的邸报,参阅了故家藏书及书肆中的有关资料,还收集了有关人物的口碑材料,保留了大量原始材料,使该书资料翔实可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万历初年到中期各地农民起义、各少数民族事迹及其与明朝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必须参考之书。《苍梧总督军门志》是我国现今留存下来较早的一部体例完备的军事志书,书成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两广总督应贾初修,次年成书卷,名之《苍梧军门志》。万历七年刘尧海任两广总督后,又以旧志残缺,莫可摸索,乃集众思,参舆议,檄有司重加蒽辑,再成其书。因两广之地古有苍梧之称,放名之曰《苍梧总督军门志》。。此书记载了明代两广总督府的设立、变迁,搜集了明中后期总督两广部院大臣的奏疏,史料价值很高;对明军在两广地区的驻防分布及重大军事行动也记载很详细。大量采择当时的档册公犊,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以当时人记当时事,故而可信程度及价值更高。      3,此处应为笔误,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没有武静将军的设置,只有武德、武节、武毅、武略将军。[/size] [size=3]        4,史志书应该记错覃聪纪年,因为从洪武年到成化年共有一百多年的距离,覃聪公如果是洪武年间人,儿子覃澄是成化年间人,那不符合基本逻辑。从覃澄起以后几代则符合基本逻辑。

    3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 回到顶部

    Code © 2020-21 中华覃氏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05754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36号

    联系QQ: 80353699 邮箱: 80353699@qq.com 电话联系:1866191283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