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覃氏志·利川卷》序言
《中华覃氏志·利川卷》序一
覃太智
中华民族乃多姓氏之集合体。国之有史,家之有谱。正史、方志、族谱互为补充,成为中华史学的三大支柱。族谱之中,蕴含着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人文学、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一部小型的社会百科全书。
中华覃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百家姓一,沧海一粟,但根深枝繁,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起源于覃怀,即今河南沁阳市一带。战国以来,覃氏一支历迁陕西汉中南郑、重庆瞿塘关。唐至德年间,义士覃如夏护驾有功受封,被敕往施州为官,成为恩施州覃氏始迁祖,融为土家一脉,继而迁播利川繁衍发展。
思我先祖,如夏公、汝先公、伯坚公、伯圭公、仕鳌公、大胜公、进孝公等,不畏艰辛,披荆斩棘,为国家统一、民族进步、庶民生存而义礼表率、舍生忘死、功高德厚、可歌可泣。为传承历史,激励后裔,决议修“志”。修“志”虽艰,然编委会成员治书严谨,广搜博集,去伪存真,笔耕不辍,历时三年,终成付梓,是宗族谱牒,又是民族姓氏文化专著,故为之“志”,无论本宗客家,开卷受益,颇多可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上下而求索。值《中华覃氏志·利川卷》问世,可喜可贺,是为序。
二○○四年清明节
注:本序作者时任利川市政协主席、《中华覃氏志·利川卷》编纂领导小组组长
《中华覃氏志·利川卷》序二
覃芝馨
尊敬的《中华覃氏志·利川卷》编辑委员会全体成员:
接到您们的函件后,正值2004年春节到来,首先向您们、通过您们向利川市全体覃氏宗亲新春问好!祝国家民族昌盛、事业发展、家庭安康!
来信知道您们正在启动编写利川覃氏族谱这项有意义的工程,我非常高兴。来信中要求我为这本族谱题词,我感到自己才智浅簿,担当不起。但盛情难却,尽力而为,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族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她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资料。因此,族谱有“存史、资治、教化”的一定作用,对于族谱,既不能认为它是封建文化而归入摒弃之列,也不能“全盘继承”而无所不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一次政协会议上说:要研究历史、研究地方志、研究一些家谱,从中了解地方史、人口的迁徙、人才的成长……都是很有价值的。国家有关部门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征集、收藏民间保存的族谱。
对于恩施、利川的历史和覃氏的源流,我知道的很少,只是在撰写《中原姓氏寻根·覃氏卷》和《百家姓书库·覃氏卷》时翻阅了一下资料,接到您们的信和《利川覃氏族谱研究筹备会会议纪要》后,我再到广西自治区图书馆、广西通志馆查阅有关资料及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的有关巴人著作,对巴国、巴人、土家族才多增加了一些知识。
恩施、利川一带的覃氏族亲和当地其他部族人民一样,解放后进行民族识别时定为土家族,今天的土家族在远古和上古属于巴国的巴人,而且是巴人的中心地带。巴族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伟大的民族,今天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中的覃氏部族作史立传,探索她的历史踪迹,探讨、叙述她的起源、迁徙、演变的历程,挖掘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让覃氏后裔世世代代承传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为民族为国家作贡献,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历史使命。看了您们的“会议纪要”和《中华覃氏志·利川卷》编写提纲,感到思想性、科学性较强,深感您们编写的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资料丰富,这将是一本高质量、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覃氏族谱。
祝您们成功,我期待着拜读。
2004年1月24日新春于广西南宁市
注:本序作者系广西南宁市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中国覃氏通书》编纂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原姓氏寻根·覃氏卷》、《百家姓书库·覃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