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覃氏土司简介
元明清时期,实行土司制度,这期间,利川境内有五个土司。即施南宣抚司、沙溪宣抚司(清代改为安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建南长官司,还有仅存十年的支罗峒长官司。其中,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建南长官司属覃氏土司。现简介如下:
(一)施南土司
1、历史沿革
施南土司古为禹贡荆、梁二州西北境,属巴子国。北宋崇宁中,覃都管马始纳土输赋,令隶施州。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覃伯坚因从征平蜀“吴羲”之乱有功,封行军总管。
宋理宗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施州置镇边万户总管府,覃普诸为总管,首建司城于宣恩。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改忠义军民安抚司,至正二年(公元1343年)叛乱,平废后,改施南宣抚司。明玉珍据蜀设宣慰司,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宣宁侯曹良臣率兵取桑植、容美时,覃大胜、覃大旺、覃大兴及原容美宣抚司田光宝、子田答谷等皆来朝,纳元所授金虎符,仍以大胜为宣慰司,授大旺刺惹长官。以施南宣慰为从三品,诸长官为正六品,流官参用。十四年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废施南宣慰司。十六年十二月置施南宣抚司,仍以大胜为之,隶属施州卫。十七年(公元1384年),景川侯曹振奏:“散毛等峒蛮时寇掠为患,已令施州卫及施南宣抚覃大胜招之,如负固,请发兵讨。”洪武二十二、二十三年,明王朝派兰玉、胡海、周德兴等统十数万大军平九溪、散毛之乱。此役,先平添平、茅岗,继而征散毛、施南。兰玉以优势兵力破散毛,继而移师施南。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散毛司大败,擒获覃大旺等万余人,杀于大田军民千户所。因此覃大胜有唇亡齿寒之感。同年五月大胜同忠建、忠路、忠孝、忠峒、东乡、支罗等土司反抗朝迁,结寨龙孔(今毛坝共和境内)。凉国公兰玉派遣指挥徐凯攻打龙孔。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龙孔被攻破,土兵土民被杀获一千八百余人。覃大胜被俘,大胜等八百二十人被押送南京,后大胜被斩,其余充军开元(今辽宁开源市)。
明永乐二年(1404年),土司后代覃天富招复土民,请设治所,因为户口减少降为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改施南仍为宣抚司,领东乡、忠路、忠孝、金峒、忠峒等五个安抚司,仍属卫。
清沿明制,仍为宣抚司。雍正十三年,施南宣抚使覃禹鼎以淫乱抗提归流。覃禹鼎,容美宣抚司田旻如之婿,有罪匿容美,朝廷以容美过去从征有功隐而不问。雍正十二年(1734年),容美改土,以谋逆论罪,田旻如自杀,事连禹鼎,屡罪归流,远徙不袭。施南宣抚司为施州卫四大土司之一,势力范围较大,辖今宣恩县北部,利川市东南部,恩施市西南部,咸丰县东北部。东至高罗25公里,西到万县225公里,南至大田30公里,北至卫30公里,在卫南一百里。
2、土司世袭。施南宣抚司历元、明、清三代,长达449年,共十八任,其承袭关系是:
覃尔毛──覃川龙──覃大胜──覃天富──覃进──覃彦升──覃泰──覃兴亮──覃圭──覃璋(圭之弟)──覃良臣──覃宜──覃洪道──覃福──覃懋楶──覃肜──覃龙光──覃禹鼎
3、下属土司。施南宣抚司下属土司主要有中峒安抚司。中峒安抚司于明嘉靖初增置,隶施南宣抚司。明土司传不记,废于何时不详。
4、关于施南土司司治
首治在宣恩城,后迁利川城东南八十里“青岩”(今毛坝乡青岩)。初徙治青岩西二十里的“夹壁”(今毛坝乡夹壁,清乾隆三十六年所建“回龙寺”,寺内尚存一副对联:“夹壁腾辉、佛焰悠明万古,照澈三千世界;回龙霞灿,神光远映千秋,澄清四大部州。”)后迁龙孔(今毛坝乡共和),即明朝洪武二十三年,覃大胜偕忠建、忠路、忠孝诸土司结寨抗明处。
《利川县志·山水》载:施南水有二源,一曰前江水,一曰后江水。前江源于青岩,为施南土司旧治,有桥曰步清桥,邑人刘玉成修。同治十三年,巴县举人熊译芗有记,东流二十里至两河口与前江水合,又南流十里经麻园,右受夹壁水。夹壁水源出车罗坪,此地两山壁立,中小溪,上有回龙寺,为明施南土司迁徙治处。东南流四十里,经麻园入施南水,施南土司应以施南水得名,故施南土司前期治于本市境内当无疑议。从历史资料看,明洪武二十七年后,是施南土施离散的时期。因此,施南土司司治当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以后迁住宣恩(水田坝),现存较完整的土司遗址(施南土司遗址见本书彩页)。
(二)忠路土司
1、历史沿革。
忠路土司,古为巴子国界,战国为楚巫郡,汉属南郡,宋属龙渠县,六朝授忠路寨,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30年)始置土司。
《利川县志·列传》载:明玉珍据蜀置宣抚司,明洪武四年(1372年)为安抚司,以覃大旺为之,二十三年废。明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忠路故土官的儿子覃英进朝纳贡,被封为安抚司,隶属施南宣抚司,赐印章冠带。宣德三年(1429年)领建南长官司。明嘉靖九年(1531年)施州土民黄马丫等百余人,游击于云阳、万县、奉节等地,川东道知马丫与忠路有仇,檄安抚司覃正刚捉拿。隆庆九年(1561年),安抚司覃大宁奏报,上语多不实,吏科给事中朱绘等请究治之。万历初,覃寅化奉调随征四川永宁(今叙永)攻崇明,克重庆,擒鲁仲贤、樊锡龙,功授总兵左都督,仍袭忠路安抚司。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因占民田相仇杀,抚夷章守愚檄唐指挥、勘立土汉界碑于主坝,寅化伏辜,由儿子覃奇勋沿袭司职。天启年中,覃奇勋随督师王三善征剿贵州安化,因有功授总兵之职,改宣慰司。奇勋死,子进孝袭,据忠路《覃氏族谱》载:明崇祯至清代初期,进孝奉都督阁部杨嗣昌调遣,进剿义军李自成、张献忠于房、竹、郧、襄等地有功,提升副总兵职,后堵截姚、黄义军又建功,加封太子太保,挂威武上将军印,晋爵忠义侯,仍袭宣慰司,这一时期是忠路土司鼎盛时期。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进孝到清制军李国英处呈缴宣慰、宣抚、安抚、同和、佥事、镇副等官印九枚,李不收,令其返楚,进孝回忠路时,于峡中被十三家截夺。后几经周折才返回故里,但当日的繁华景象没有了,映入眼帘的是城廓废墟,人烟断绝。覃进孝便复立宗庙以祭祖恩,发粮物以济百姓,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又至中兴。清康熙年间,进孝之子覃承国,因征伐谭弘有功,袭安抚司职。承国死,由子覃世藩袭,世藩死,由覃建侯袭,建侯死,覃梓楚袭。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其地入利川县。
2、土司世袭。忠路土司于元至正十七年设立(公元1330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止,历时405年,共16代。其承袭关系是:
覃大旺──覃天贵──覃英──覃飞熊──覃德明──覃万勇──覃正纲──覃大宁──覃之秉──覃寅化──覃奇勋──覃进孝──覃承国──覃世藩──覃建侯──覃梓楚
3、关于忠路土司司治:忠路老大房《覃氏族谱》记载,忠路土司司治原为施州城南“二龙坝”,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迁入忠路。
忠路土司司治,初治百战坡下的马家坝,后迁城池坝。明万历四十一年,安抚司覃寅化因占民田引起仇杀,城池坝兵火连天,建筑变为废墟。1960年开荒造田,当地群众在司治遗址处挖出地牢,牢内白骨累累,小队会计陈学开在挖掘时,于腐烂头发中获金笄一枚,此田故名“牢门坵”。另发现地下排水管,柱磴、石狮、瓦砾等。明天启中,覃奇勋任忠路宣抚使时,徙治忠路镇(今林业站处)。鉴于历史经验,另于狮子坝、旧司坝修土司衙门,为备患用。狮子坝现仍有石狮两座,立于稻田中,后转存于狮子坝小学操场。
忠路土司所辖范围是以忠路、建南、谋道为中心的利川西北部,约占利川的三分之一(忠路土司遗址见本书彩页)。
(三)建南土司
1、历史治革:《利川县志·列传》载,剑南长官司,明宣德三年(1429年)五月置。先为牟姓,后为覃姓。覃土司将剑南改为建南,名不达于朝迁,故明史中只有剑南而无建南。建南土司实为忠路土司的附庸。
2、关于建南土司司治:《利川县志·营缮》载,在市城西北一百八十里“归源寺”西三十里为“白龙滩”,其上为“中部营”。归源寺、中部营为剑南长官司司治,初建中部营,后迁归源寺。《利川县志·列传》载,建南土司始于明宣德三年,五年省,其后改剑南曰建南,土司由牟姓改为覃姓。剑南土司司治,为其后裔覃屏山居住。乾隆二十三年,覃屏山的孙子覃星五(又名覃梓极)始捐建归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