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覃汝先身世之谜(作者:湖南张家界覃章艳、覃明清)
(笔者覃章艳、覃明清按:前不久,湖北覃氏宗贤覃发扬先生给笔者发了一篇对覃汝先身世提出质疑的文章,并要求回复。我们经过反复斟酌,特意写下“谈覃汝先身世之谜”一文,作为回复,也请族内宗贤指正。如有不敬之处,诚望多多宽谅。)
谈覃汝先身世之谜
一、覃汝先身世之谜的来龙去脉
覃汝先是湘鄂西大部及渝、黔、桂部分地区覃姓族人共认的始祖。对其身世、生活年代及施政功绩,在有关历史文献中有着不同的记载。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所谓“天宝护驾说”和“南宋布衣说”。于是,覃汝先脉下的各地《覃氏族谱》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载录版本。
(一)天宝护驾说
此说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覃汝先系唐朝人氏;二是说,唐明皇西狩时,覃汝先曾率土兵护送明皇入成都,为一代有功之臣,受封“施州行军总管”,又赠“左仆射光禄大夫”。主张此说者在编纂《覃氏族谱》时,以覃汝先为始祖第一世,至明·武德将军覃添顺共传二十八代。
此说最先见于明·嘉靖年间,翰林院大学士国史兼纂廖道南(注1)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夏四月为《覃氏世纪》一书撰写的序文中。文中载:“覃氏……肇基汉中,后徙瞿塘,唐天宝时,有汝先者树德务滋诞厥。”这里表明覃汝先是唐天宝年间的人。
此说再见于湖广《九溪卫志》(注2),该志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由九溪卫守备奉檄修成,是研究明末清初苗疆卫所制度及九溪卫所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依据。其卷三《添平志》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御驾幸蜀,有覃汝先率部下土军千余远迎,上嘉其忠贞,领赏钞帛,旌以总管之职。”以后,省志、州志、县志关于覃汝先事迹的记载完全一致。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石门添平所世袭千总覃家彦根据历代委任授命记载,整理成《覃氏宗图世系》呈报朝廷,上准其纳入大清一统志。该《覃氏宗图世系》在覃汝先条目中载:“天宝十五年,唐明皇幸蜀,公以七十八岁的高龄,领千余土兵迎驾,上嘉其忠勇,封施州行军总管,准其子孙永远承袭。”
此说还见于覃友仁(注3)和唐太夫人合葬墓碑上的墓志铭,铭文中说:“吾族发迹西秦,唐天宝末,明皇西狩,汝先祖领义兵迎驾幸蜀,诏拜总管职,加左仆射光禄大夫,是为始祖。”
另据湖南《永定县志》记载,宋仁宗庆历十年(公元1051年),澧州安抚宣慰使覃友仁曾到该邑视察。覃友仁是覃汝先的嫡传裔孙,生活在北宋仁宗年间,其先祖覃汝先绝非南宋时人。
此说还见于官方出版的《大庸土家族》一书,该书记载,“至唐玄宗安史之乱,覃汝先以护驾有功,封为‘施州行军总管’,返回故乡。”
此说更多见于各地《覃氏族谱》。到目前为止,在各地《覃氏族谱》中,最系统、最完整的要数湖南石门添平《覃氏族谱·光裕堂》。其三修谱,确认覃汝先系唐朝人,为始祖第一世,其四修谱对两种说法未置可否,但对覃汝先(唐朝人)至覃添顺传承二十八代的世系据实保留,只以覃友仁为石门始迁祖第一世。五修谱与三修谱相同,确认覃汝先系唐朝人,为始祖第一世,至覃添顺共传承二十八代。
三潭坪(张家界市境内)《覃氏族谱·光裕堂》系石门添平《覃氏族谱·光裕堂》分支,其始祖传承世系与添平《覃氏族谱·光裕堂》休戚与共。其三修谱、四修谱(合修)均确认覃汝先系唐朝人,为始祖第一世,至覃添顺共传承二十八代。
在湖南境内,还有高峰《覃氏族谱》,桃园马鬃岭《覃氏族谱》,永顺县《覃氏族谱》、慈利县《覃氏族谱》、桑植苍关峪《覃氏族谱》、茅岗《福祖支谱》均确认覃汝先系唐朝人,为始祖第一世,至覃添顺(覃添佑、覃添富)共传承二十八代。在此范围内,凡覃汝先后裔族众,对此无人提出异议。所涵盖的覃氏人口达60余万之多。同时,关于“覃汝先天宝护驾”一说,在此区域内的覃氏族人中,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外,在近代和现代,我覃氏有识宗贤对于覃氏族群文化深入研究者不乏其人,且硕果累累。台湾覃正铭、覃正义联手编写的《中华覃氏源流世系考》、湖北覃章梁所著《中华覃氏文化传统概观》、湖北覃发扬主编的《中华覃氏志·利川卷》等文献所载与“天宝护驾说”大同小异,广西覃承勤主笔编写的《中国覃氏通书》偏重于“天宝护驾说”;广西覃芝馨编写的《中原姓氏寻根——覃》也是主张此说的,书中写道:“唐覃汝先(字如夏)因护驾唐明皇,开创了覃氏发展的良机,使覃氏成为旺族。”湖南覃少英编著的《湘鄂西土家族覃氏源流》一书更是力挺“天宝护驾说”,该书载:“覃汝先为《覃氏族谱》第一世,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护驾送入成都,帝嘉其忠义,封为施州行军总管,子孙世系其职”。上述情况,足以证明“天宝护驾说”历史依据充分,流传区域甚广,在族内影响之大不容忽视。
(二)南宋布衣说
此说确认覃汝先乃一介布衣,系南宋时人, 主张此说者在编纂族谱时,以覃汝先为一世祖,至明·武德将军覃添顺共传承六代。
此说见于《覃氏族谱》。施南《覃氏族谱·自序》云:“有我祖汝先公偕子伯坚公居施州柳城,而发迹实自江左,以前之世次荣枯,相承靡不可得而稽矣。”湖南石门添平《覃氏族谱·光裕堂》载:“覃汝先生于宋哲宗元符戊寅(公元1098年)居夔州,潜德不仕”,又说“宋宁宗庆元三年丁巳(公元1198年)随长子伯坚住施州,卒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7年),享寿八十有九,后赠左仆射光禄大夫。”覃汝先卒后十一年随子伯坚住施州。此种记载不符合客观逻辑。
三潭坪(张家界境内)《覃氏族谱·光裕堂》,其一修谱对覃汝先记载如下:“缘覃氏系有竹氏之裔,原籍江南,功升陕西覃地,以地为姓,世居汉中府南郑县潼关卫铁炉巷,唐天宝年间,因安禄山之乱,徙居瞿塘即今夔州,历五季世变兵乱,前代失传莫知所考。至宋哲宗元符戊寅而汝先公生焉,居夔州,潜得不仕。”以此为始祖第一世,至覃添顺共传承六代。
“南宋布衣说”仅源于《覃氏族谱》,而不见于各地方志。石门添平《覃氏族谱·光裕堂》一修,二修主张“南宋布衣说”,三修不主张“南宋布衣说”,四修存留,五修也不主张“南宋布衣说”。三潭坪《覃氏族谱·光裕堂》一修、二修主张“南宋布衣说”,三修、四修力主“天宝护驾说”,不主张“南宋布衣说”,但在历代族谱序文中保留有“南宋布衣说”的相关资料。
二、对覃汝先身世之谜的几点看法
(一)历史上对覃汝先身世之谜的质疑由来已久。
从《覃氏世纪·序》成稿时间,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685年)算起,距今已有329年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两种不同的版本,已成历史,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况且我覃氏历代先贤对覃氏的历史文化,世系传承,先后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探讨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弥足珍贵,他们一定有其依据,绝非凭空捏造,我们作为后辈理应遵从,不该妄加指责。
(二)关于“循环置证”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九溪卫志》所载覃汝先事迹,并非源于覃家彦的宗图册,而是另有来源。因为《九溪卫志》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修成;而覃家彦呈报宗图册是在康熙三十年(公元1692年),由此可见,认为《九溪卫志》及省志、州志、县志关于覃汝先事迹的记载是源于覃家彦呈报的宗图册,是没有理由的。所谓“循环置证”也就不存在了。再者,说什么覃家彦呈报的宗图册搞乱了,还说什么三修谱胡编乱造,岂不是天大的冤枉。
(三)关于覃汝先的两种记载,孰轻孰重?只要稍加分析,便一目了然。
在史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在正史方志之间相悖时,以正史记载为准;在方志和一姓族谱之间相悖时,以方志记载为准。“天宝护驾说”既有族谱载录,又有方志记载,且族谱源于方志,顺理成章。而“南宋布衣说”仅有族谱载录,没有任何方志记载,因此,笔者倾向于“天宝护驾说”。
(四)同一姓氏分支各地的族谱对某一祖先的记载不同,甚至自相矛盾,这是常有的事。
在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情况下,出现上述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绝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历史先贤。即便是国家正史,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如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说,在各种不同的历史典籍中是有不同说法的。又如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载与相关断代史的载录也是有出入的。新旧《唐书》更是如此。对这些不同的记载,我们能草率地断定孰是孰非吗?
(五)有待进一步考证。
以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依据看,对覃汝先身世的两种说法,作出孰对孰错的定论还为时过早。只有在今后考古发现了新的物证后,再作最后定论是最为妥当的。
三、关于石门添平覃氏一修谱成书及资料来源初探
石门添平覃氏一修谱无存。但在以后的族谱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明·翰林院国史编修姚江胡正蒙(注4)为一修谱撰写了序文,时间是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以此推论一修谱应成书于这个时间。根据二修谱(无存)原序载:“覃氏自唐、宋、元、明以来,世笃忠义,镇守边疆,防御侵凌,保全黎庶,经緖祖、禹良、毅宽、善教、世奇、世美、世臣、继勋诸祖之纂修,载在谱牒,炳若日星矣。”三修谱序文载:“友仁公以都督奉征来石,遂世镇添平。而所为谱牒者,緖祖公纪其略,禹良公纂其系,逮毅宽公父子祖孙以次厘定,而一以大宗相维系。”按这样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一修谱是经过覃緖祖等若干代先贤的艰苦努力方才成谱的。从緖祖终年(元·至元五年乙酉(公元)1346年)到一修谱成书(明·嘉靖五年丙戌即公元1526年),前后长达180年。至《覃氏世勋图·序》成稿(明·正德二年丁卯(公元1507年),也有161年。据此可有推测,当时覃氏先贤们持有的资料非常有限,且又多系传说,在短时间内很难确定始祖及传承世系,后经过180余年的反复酝酿,若干代先贤们才勉为其难,含糊确定。因此,三修谱在掌握了新的文史资料后,对一修谱的传承世系提出大胆的质疑,这是可以接受的。
从现存的文史资料看,一修谱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覃氏世勋图》。说到《覃氏世勋图》,倒有一段故事,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覃氏世勋图》。那是1988年秋,《湘鄂西土家族覃氏源流》一书的作者覃少英在笔者家中校阅定稿,无意中笔者见他持有《覃氏世勋图》,便借图一阅。说是图,其实是一本薄薄的古书,约莫32开大小,草板纸,十分陈旧,封面和封底已经破烂不堪,书的最前面是序文,接下来便是覃氏先祖的画像,后面还有文字记载。文字记载笔者早已淡忘,但几位覃氏先祖的画像至今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第一位画像下面标字:唐·覃先汝;第二位画像下面标字:宋·覃伯坚;第三位画像下面标字:宋·覃伯圭;第四位画像下面标字:宋·覃仕魁;第五位画像下面标字:宋·覃友仁。其绘画技术水平很高,文字也十分工整。我们想这应该是明·正德年间的《覃氏世勋图》。令人遗憾的是,持书者覃少英先生早已去逝,《覃氏世勋图》也不翼而飞,笔者曾多方查找,至今仍然下落不明。从《覃氏世勋图》一书来看,覃汝先和覃伯坚,覃伯圭之间系父子关系,确实值得商榷。
在这里,笔者能斗胆作出如下推测,所谓“緖祖公纂其略”是指《覃氏世勋图》出自覃緖祖。或緖祖公亲笔所为;或请高人代笔也未可知。但不能否认的是覃緖祖确实为覃氏后世子孙留下了及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这《覃氏世勋图》及其文字记载,成了添平一修谱的核心资料。
再者,一修谱成书之后,又发现了一份覃氏文史资料,即《覃氏世纪》一书,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翰林院大学士国史兼纂廖道南还为其撰写了序文。该书对覃氏始祖传承世系可能与一修谱确立的传承世系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故而未能流传下来。仅仅留下序文一篇。
四、笔者的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覃汝先身世和生活年代的两种不同记载,都是我们的先辈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作出的判定,虽然两种记载都有不足之处,但两种说法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被推翻。因此在没有发现新的文史资料或相关文物的情况下,我们不宜过早作出孰是孰非的判定。这原本就是覃氏族内的一个学术问题。既然是学术问题,我们只有去探讨、去研究、去考证,最后得出最科学的结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为了支持《中华覃氏总谱》的编纂,笔者郑重建议:在编纂《中华覃氏总谱》时,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厚今博古的原则,本着合而不同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对上述有关覃汝先身世的两种说法,两种版本一并收入总谱,以传后世。诚望覃汝先一脉的覃氏子孙对此事不再争论,不作判定,更不强加于人。从而达到中华覃氏真正的大团结,大统一。让覃氏灿烂的历史文化万古传承。
张家界《覃氏族谱·光裕堂》编修主笔:覃章艳
副主笔:覃明清
2014年11月28日